王寵:我想過普通人的生活
王寵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對目前居住的出租房“挺滿意的”,但還是希望能在學校過集體生活。
他希望在適應大學的學習節(jié)奏后回到集體宿舍,如果不適應再搬回出租房。
“父母當然會擔心,但我真的沒什么不方便的。”比起父母的關照,他更希望自己成為“普通人”。“我和普通人一樣考上來了,也應該過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而且我在外面租房住的話,還得家人陪讀,比較麻煩。”王寵說。
對于學校的安排,王寵認為,學校可能剛開始并沒有考慮到他的家庭情況。“當時一邊說著‘錢不是問題’,一邊問我們能承擔多少。”他說,住學校宿舍一年費用只需730元,租房一個月就得1000多元,不是他們家能承擔得起的。
關于即將面臨的學業(yè)壓力,王寵說:“現(xiàn)在才剛開始,我會盡力學好每一門課。”
學校對殘疾學生的保障制度不能缺位
今年高考過后,清華大學與殘疾新生魏祥之間的互動感動了許多人。魏祥在高考后致清華的信中寫道,他的父親因癌癥去世,只留下母子相依為命,他懇請清華提供一間“陋宿”,讓自己和母親居住,以方便完成學業(yè)。
清華招生辦主任看到文章后,第一時間留言回復:“清華不會讓任何一位優(yōu)秀學生因為經(jīng)濟原因而輟學!”
但這類情況目前只是個案。殘疾大學生比例很低,多數(shù)高校沒有制訂相關制度保障殘疾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2015年,浙江省首位盲人考生鄭榮權被溫州大學錄取。學校將他安排到一樓的4人間宿舍,將上床下桌的床鋪進行了改裝。宿舍靠近輔導員和宿管人員住處,以方便鄭榮權得到照顧。學校還在餐廳為他提供了一個固定座位。
根據(jù)殘疾人保障法,普通教育機構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實施教育,并為其學習提供便利和幫助;有關教育機構拒不接收殘疾學生入學,或者在國家規(guī)定的錄取要求以外附加條件限制殘疾學生就學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今年7月,教育部等7部門印發(fā)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中提到,高校要進行必要的無障礙環(huán)境改造,給予殘疾學生學業(yè)、生活上的支持和幫助。
無障礙的環(huán)境包括圖書館、實驗室、食堂、教學樓等地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以及為殘疾人配備專門的師資等。
王寵并不想要什么“特殊”待遇。當初在參加普通高考和面向盲人學生的單招單考之間,他選擇了普通高考,就是希望擁有與普通人一樣的大學生活。他的理想也很“普通”,希望當一名數(shù)學老師。(記者 朱健斌 王培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