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我們不出意料地被各種學霸故事刷屏。作為“學霸收集器”的頂尖高校,北大、清華今年在浙江不僅錄取了一批新高考的超高分考生,包括最高分得主來自諸暨中學的王雷捷,也讓一群不走尋常路的天才少年進入大家視野。
一位高三學生在網上曬出的圖:一年用掉的筆芯。
暑假的學習用書。
比如,來自紹興一中的葉珈寧,憑借在信息學奧賽的出色表現,獲得保送資格,沒參加高考就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而且3年前北大就已和他簽約,表示愿意降200分錄取。
還有來自杭州高級中學的俞舒揚,既是第六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一等獎得主,又是理科實驗班的高材生,文理兼修,清華在高考前就向他拋出了“高考成績在一段線上60分即可錄取”的優(yōu)惠降分認定。
像這樣的學霸,是如何煉成的?網上盛傳“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錢報記者本周采訪了幾位學霸的暑假生活,得出的結論卻是:學霸們壓根沒有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