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拍攝飛鳥的宋旭。
“小王八鴨子”是啥鳥?
找鳥,聽著挺休閑一事,可真把這當(dāng)成正事干也不容易。隨便看看還好說,要是想單找一種鳥,全都得靠嘴打聽。每到一處,宋旭就帶著社員們拿著鳥類的圖片找村民問。
有一回,村民告訴宋旭,村里那條河里,有“小王八鴨子”。宋旭乍聽有點蒙,這是個啥鳥,沒聽說過啊。帶著相機去實地一看,原來是小 。“這鳥在水里的時候,看著還真是挺像烏龜?shù)?,這名聽著倒是挺形象的。”
還有一回,也是找鳥的時候,村里人看著照片里的紅嘴藍(lán)鵲說:“這不是 長尾巴簾兒 嗎,北山就有。”宋旭笑了,別說,這種鳥尾巴特別的長,像簾子一樣,這么叫也沒毛病。
聽多了各種稀奇古怪的稱呼,整理材料出書的時候,他干脆將這些民間叫法也都注釋了上去。鳥類的學(xué)名特別復(fù)雜,像朱鹮、水等,村民也說不上來,大多數(shù)就用當(dāng)?shù)氐耐猎挿Q呼。“寫書就是想讓大家看的,太專業(yè)大家看不懂也不行啊。”
宋旭翻著筆記,將照片找出來指著說,常見的戴勝鳥,在村民口中叫做“臭咕咕”;麻雀除了常聽到的“家雀(巧)兒”,因為常常偷吃家里的糧食,還有個“老家賊”的名字。這烏鴉叫“老鴰”,寒鴉叫“山老鴰”;還有種棕頭鴉雀叫“驢糞球兒”。
“多有意思,鳥的種類太多了,國際上必須得有個通用的學(xué)名來稱呼,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說,太生僻。想讓大家聽得懂,有印象,還是得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