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白求恩,組建醫(yī)療隊來華援助。當時,這位40多歲的加拿大醫(yī)學博士秉承著人道主義精神,在中國的戰(zhàn)場上救治了大批傷員,并獻出了生命。
支教中的馬克,向?qū)W生講述白求恩的故事。本人供圖
時光荏苒,2017年3月,白求恩的堂孫、37歲的馬克·白求恩為學習漢語來到哈爾濱,成為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一名留學生。
近日,馬克走進省內(nèi)一所中學,為學生們講述了白求恩生前的故事,獲得熱烈反響。隨后,在采訪中他向生活報記者表示,他希望自己以漢語為橋梁,攜著堂祖父的中國事跡,在哈爾濱展開一段新的故事。
“中國人銘記白求恩堅定了我學漢語的信念”
2015年9月,為紀念并表彰白求恩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和中國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馬克作為白求恩的堂孫,以遺屬代表的身份在人民大會堂接受由習近平親自頒發(fā)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馬克說:“見到中國領導人我深感榮幸,中國人始終銘記白求恩,也讓我感動。”
馬克介紹,他在北京乘坐出租車,當司機得知他是加拿大人后,立即回復說:白求恩來自加拿大!馬克說:“我當時激動極了,馬上告訴他,我就叫馬克·白求恩!”這次簡單的對話,讓馬克感受到中國人民對白求恩的友好態(tài)度,也堅定了他來中國學習漢語的信念。2017年3月,馬克入讀哈工大國際交流學院,正式在該校進行漢語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