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這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嗎?陳璐 攝
據廈門商報報道 要不是路邊有石碑提示,想必很多人都難以注意到古榕樹下藏著廈門面積最大的摩崖石刻。因為,如今鼓浪嶼上這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淪為遍布雜草、瓦礫、垃圾的家禽和野貓的“樂園”。
據廈門民俗專家郭坤聰介紹,位于鼓新路57號建筑物附近的這處“重興鼓浪嶼三和宮記摩崖石刻”,字幅高約11.50米、寬約6.40米,是由清朝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今臺灣嘉義人)撰文,記載了王得祿在三和宮前整修戰(zhàn)船、募款興修三和宮并率師進剿蔡牽起義軍的事跡,是廈門至今發(fā)現(xiàn)最大的摩崖石刻。
“石刻前有一座三和宮供奉媽祖,鴉片戰(zhàn)爭后廢祀。據我了解,近年有不少臺灣本島、金、馬、澎地區(qū)的信眾來鼓浪嶼三和宮遺址祀拜?!惫ぢ斦f,“但這處遺址及摩崖石刻的保護狀況堪憂?!?/P>
記者在“重興鼓浪嶼三和宮記摩崖石刻”下看到,滿地碎磚瓦礫中,各式生活垃圾東一堆、西一摞,雜草叢生,被遺棄的破舊家具成了“雞舍”,幾只雞悠然地在這里散步,很難想象這竟是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昨日下午,記者撥打鼓浪嶼管委會電話想反映此事,但無人接電話。(記者 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