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從今年4月至年底,每月的第一周(遇節(jié)假日順延)為“無會周”。近日,中共廈門市委辦公廳、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fā)文通知,今年全市實施“無會周”。
根據通知,“無會周”內,除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會議、重大決策部署,以及應對重大緊急情況之外,廈門一般不召開全市性會議、不舉辦大型活動,不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市長辦公會等,不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及市直部門、系統(tǒng)名義召開各種專項工作會議、專題會議。確需在“無會周”舉辦和承辦的會議、活動,須報廈門市委、市政府批準。
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無會周”,科學安排、合理計劃好各項工作,促進全市黨政機關會議活動總體數量減少、規(guī)模壓縮、經費降低,增加各級黨員領導干部下基層、搞調研、抓落實的時間。
通知表示,通過實施“無會周”,在全市黨政機關和黨員領導干部中倡導就簡去繁意識,切實做到:可開可不開的會盡量不開,可大可小、可長可短的會議盡量壓縮會議規(guī)模和縮短會期;可以利用視頻的會議盡量通過視頻召開;主題相近、內容相關、出席對象相同或交叉的會議,原則上合并召開;必須召開的會議,要能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會議質量;嚴格執(zhí)行中央和省以及市里有關規(guī)定,控制各類慶典、研討會和論壇等活動,嚴格審批程序。
觀點:
有關人士認為,會議過多是一個老問題,文山會海一直被老百姓所詬病,而這問題又帶有一定的普遍性。近年來,廈門市委三令五申精簡會議和文件,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單位和部門,會議過多、文件濫發(fā)、以開會代替落實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人力、物力、財力,還助長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文牘主義。
因此,在全市實施“無會周”,這是切實轉變作風、提高效率的有力舉措。
被譽為“動作研究之父”的美國管理學家弗蘭克·吉爾布雷斯提出,為提高工作效率,最為重要的是科學合理地設計工作的“動作”,在他看來,最大的浪費莫過于那種無效、多余、重復的“動作”,直接體現為人力、物力、財力的低效和浪費。公眾對會議頗有微詞,顯然不是針對“動作”本身,而是“多余”的“無效動作”,以及由此造成的行政資源浪費。
□相關鏈接
早在2009年9月,山西太原就推出“無會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意見》,規(guī)定每個月的最后一周不開會。
去年12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將省委九屆二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等5個會議合并召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可開可不開的會議堅決不開,要求減少會議數量,控制會議規(guī)模,嚴格會議審批,降低會議成本。(本網記者 鄭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