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大,王祎的課出了名的叫好叫座。
因為上課講娛樂八卦,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王祎最近成了“網(wǎng)紅”――據(jù)“梨視頻”平臺上的一條視頻介紹,她能把枯燥的內(nèi)容與娛樂結合起來,比如關于明星鹿晗的戀情,她就用專業(yè)知識分析了三周。這條視頻被人民網(wǎng)等微博“大V”轉載,總點擊量達400多萬次。
因為“祎”和“一”同音,王祎被學生們喊作“一姐”。“一姐”的課不點名,卻堂堂全勤,還有不少學生慕名來蹭課。她叫得出每個學生的名字,孩子們都稱她為“女神”。
用娛樂八卦講解知識
把“一姐”送上微博“熱搜榜”的,是她上學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跨文化傳播》。不過,課上她并非只講明星八卦,而是討論該事件背后的傳播機制和涉及的知識點。
“我希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觀察視角和思維訓練,而不是機械的觀點灌輸。”除了專業(yè)理論,在分析八卦案例時,王祎還為學生補充了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等方面的知識。比如,在鹿晗公布戀情后,微博一度癱瘓,王祎以此為案例,講解了偶像生成機制與運營模式。
有人說,用娛樂八卦授課拉低了課堂的格調(diào)。但王祎認為,學術無界限,研究議題不存在鄙視鏈,看似與學術研究風馬牛不相及的八卦,其實二者背后的理論是一樣的。
其實,美團招聘、刺死辱母者等熱點新聞也常常出現(xiàn)在她的課堂上。在她看來,學生普遍對新鮮的熱點事件更加“感冒”。
鼓勵學生上課用手機
在大多數(shù)老師與手機搶學生的時代,王祎反倒鼓勵學生上課用手機,倡導學生隨手上網(wǎng)搜索專業(yè)詞匯。據(jù)她觀察,只有在課程推進過程中需要查閱相關資料時,孩子們才會動手機。一個學期下來,她的課件要經(jīng)歷五次“變身”――除了學期開始前、課程結束后各修改一次,每一堂課后、學生有反饋時、新熱點事件發(fā)生后,她也都會更新教學案例。
在華大,王祎的課是出了名的叫座,常有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來蹭課。王祎也有阻止學生使用手機的時候――每當有人拍攝課件,“一姐”都說:你們不用拍,我課后全都傳群里。她說:“我跟學生有什么產(chǎn)權,我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給他們。”
學生為她繪制表情包
“這事兒有點大。”知道自己上了微博“熱搜”,王祎索性把這次意外走紅做成了教學案例。
她加了大部分學生的微信,隨時接收學生的“情報”和課堂反饋。這占用了她大把時間,“教學是良心活,很難量化。”在華大任教三年,她已與學生們打成一片,孩子們還為她繪制了全套的微信表情包和頭像。
征集
您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看似不起眼,卻擁有一項甚至多項令人贊嘆的技藝或本領,譬如我們曾報道過一個保安,憑身份證前幾位,就能推斷出你的出生地;又或者像今天這位網(wǎng)紅老師,年紀不大卻擁有受學生歡迎的秘笈。如果您身邊有這樣的牛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來自各行各業(yè),都歡迎撥打968820。我們將第一時間去采訪,把他們很“牛”的故事和經(jīng)歷分享給大家。(廈門日報記者林桂楨 通訊員成杰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