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后步搖形制變化多端,除金質(zhì)稱為金 步搖以外,還出現(xiàn)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松石、晶石等珍貴材料制作的步搖。
明代唐寅《招仙曲》詩曰:“郁金步搖銀約指,明月垂珰交 龍椅。”由此可知明 代步搖用“郁金”,是用金屬與珠寶鑲嵌的一種步搖形制。
而明代步搖制作的焊接新工藝,就是將金累絲與金底托焊接在一起再嵌上珍珠寶石等作點綴,其耐久程度 大大超過了雕琢、燜壓等傳統(tǒng)工藝技術(shù)。
清代步搖制作工藝與明代一脈相承。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點翠嵌珠鳳凰步搖”,就是使用了金屬 焊接作底托,鳳身用翠鳥羽毛裝飾,其眼與嘴巴用紅色寶石、雪白的米珠鑲嵌,兩面嵌紅珊瑚珠。
鳳身呈側(cè)翔式,尖巧的小嘴上銜著兩串十多厘米長的小珍珠,墜角 是一顆顆翡翠做成的小葫蘆。整個步搖造型輕巧別致,選材精良,實為罕見。
步搖不同于簪和釵。古代的女人們喜歡將頭發(fā)挽成髻鬟,還要以簪釵貫連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墜落。
雖然簪和釵一樣,都用來插發(fā),但發(fā)簪做成一股,發(fā)釵則做成雙股,它們的造型也有所區(qū)別。
而步搖一般都會有類似翅膀的片狀或垂有流蘇墜子,中國古代女子輕移蓮步,流蘇金飾隨之擺動,多見溫婉端莊之儀。步搖是以貴族禮服配飾的身份出現(xiàn),而簪是以平民化的束發(fā)用品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