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申遺成功后的首個黃金周落下帷幕。根據(jù)市旅發(fā)委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8天內鼓浪嶼共接待游客37.8萬人次,同比增長215.2%。盡管巨大的增幅與去年同期鼓浪嶼因受臺風“莫蘭蒂”重創(chuàng)、實行每日不超過1.5萬人的游客流量控制有關,但今年黃金周期間,幾乎每日都在中午前售罄的船票以及朋友圈刷屏的盛景,依然直觀地表明,鼓浪嶼仍是廈門最火爆的去處之一。
鼓浪嶼的“火”,不僅在于申遺成功和廈門會晤帶來的知名度、影響力的提升,更得益于鼓浪嶼各部門對于文化遺產保護持之以恒的努力,而這也進一步推動小島文化內涵的深耕挖掘和旅游品質的淬煉提升。
新變化:“冷門”文化遺產點 游客翻了好幾番
盡管黃金周期間鼓浪嶼旅游火爆,但客流限制措施并無絲毫放松,游客最大日接待量仍為5萬人,旅游舒適度因此得到了明顯提升。
旅游的質量也在明顯上升,各文化遺產核心要素的客流量比以往增加了不少。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曾是英國領事館舊址,長假期間,陳列館門口不時有游客排起長隊,等待入館參觀。“這里的講解真棒,我在鼓浪嶼工作了六七年,還是第一次這么詳細地了解這些老別墅的過往歷史。”市民孫世陽豎起大拇指稱贊道。“以前大部分游客來之前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島上的老建筑有什么故事。最近大批游客慕名而來,都想好好了解小島的前世今生,我們的工作正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管理員曹亮輝開心地說。
而在一些位置偏僻,相對“冷門”的文化遺產點,游客量甚至一下翻了好幾番。會審公堂舊址在筆山路1號和3號,管理員張菲菲說,往常即使是節(jié)假日,一天的游客量也就10多人,而黃金周里每天的游客量都能破百。在匯豐銀行公館舊址,經常有游客爬上長長的石階,來到這處申遺期間精心修繕、適合休憩的核心要素。“不少人知道這處文化遺產修繕的來龍去脈,都奔著看文化遺產和風景來的。”管理員小朱介紹。
新期待:商業(yè)氣息再淡一些 文化氛圍再濃一點
鼓浪嶼藏著數(shù)不盡的故事傳奇,美麗如畫。黃金周期間的環(huán)境提升、文化提升和旅游提升,也離不開島上各相關部門的不懈努力。美中不足的是,島上的商業(yè)氣息依然濃了些。10月6日,一則微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老別墅楊家園的外墻變成了卡通涂鴉墻,且內容風格與鼓浪嶼的氣質格格不入。事實上,這一行為并未獲得相關部門審批。接到鼓浪嶼管委會轉來的信息后,鼓浪嶼城管執(zhí)法部門介入調查,下達了限期改正通知書,要求當事方拆除裝飾板,恢復建筑原貌。當天,卡通涂鴉板就被卸下,老別墅重獲寧靜。
其實,申遺成功后的鼓浪嶼需要的是商業(yè)氣息再淡一些,文化氛圍再濃一點。假期時,蟲洞書店嘗試運營24小時書店,獲得好評。工作人員介紹,平均每天晚上的客人近50人,以游客居多,夜間銷售額占日銷售20%左右。此外,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也成為島上旅游的一處新地標,展出的200余件(套)故宮收藏的外國文物珍品吸引了不少游客特意前來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