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舌尖上的中國》刺激了多少人味蕾覺醒,那地道的食材原料、精細的制作手法、優(yōu)美的解說詞,讓所有的美食愛好者津津樂道。而早在7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這么一本美食著述,即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包含菜、羮、湯、飯、餅、面、粥、糕團、點心等,是當代美食家、養(yǎng)生學家不可不品讀的美食精品。
據(jù)《石獅掌故》記載,該書的作者林洪,是石獅市蚶江鎮(zhèn)古山村人,林和靖林逋第七世孫。林逋,世人稱道其過著“梅妻鶴子”般的生活,怎會有后裔?據(jù)清代施洪保所撰《閩雜記》中載,清嘉慶二十五年,林則徐當任浙江杭嘉湖道,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及放鶴亭、巢居閣等古跡,發(fā)現(xiàn)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后裔。時隔600多年,林則徐就替林洪“翻案”。
章原在為《山家清供》作序時指出:其實,林洪是否為林逋的后人并不重要,因為即便林洪自己,只憑借《山家清供》一書,已經(jīng)足以在文化史上留下瑰異的一筆了。確實如此。
翻開《山家清供》,文中第一道美食名為“青精飯”,將這道放在首位,是因為重視糧食,文中介紹了兩種制作方法,用于不同情境下招待客人。所謂醫(yī)食同源,書中還介紹,經(jīng)常使用青精飯可改善氣色、延年益壽,并且引用李白杜甫的詩篇,為青精飯?zhí)砩狭艘粚?ldquo;名人效應”,展現(xiàn)了宋代文人雅士悠閑的生活。
之后所有的篇章皆如此,不僅講述宋人近百種“清供”的制法,闡述其養(yǎng)生之用,而且對唐宋詩歌中的名句旁征博引,文采飛揚?!渡郊仪骞啡珪擦?04道菜,所記多家常食品,材料易得,制作技藝各不相同。其中有許多是泉州的菜譜。如“梅花湯餅”,“泉之紫帽有高人嘗作此供”;“香圓:香圓似瓜而黃,閩南一帶果耳,而得備京華鼎貴之清供”;“鵝黃豆生:溫陵人前中元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中元則陳祖宗之前……”等等。
《山家清供》一書,無論是研究美食、養(yǎng)生、詩文,還是考究宋代文人的生活,都是一本值得研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