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以來,受疫情影響,泉州市泉港區(qū)南埔鎮(zhèn)惠嶼島“閉關”兩個多月,島上的旅游產業(yè)陷入“寒冬”。近期,隨著相關政策的開放,惠嶼島旅游產業(yè)逐漸“回暖”、迎來復蘇。
近日,記者乘坐‘惠嶼號’渡船來到惠嶼島,蔚藍的海水、清新的空氣、忙碌的島民,一切似乎恢復到了往日的模樣。
南埔鎮(zhèn)惠嶼村黨支部副書記肖小平:“往年惠嶼島春節(jié)前和春節(jié)后或者正月十五、五一期間,客流量真的是不斷,每天的客流量差不多有3000人。今天受疫情影響,這個時間段我們閉島的,所有旅客都不能上島,影響很大。往年惠嶼島一年的游客差不多有10萬人,今年到上半年為止,總共也就幾百人上島。”
4月以來,全區(qū)各行各業(yè)迎來復工復產的大潮,其中區(qū)內景區(qū)(點)堅持“分區(qū)分級”原則開放,惠嶼島的旅游產業(yè)也在逐漸復蘇,其配套的渡船、碼頭、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礎設施也在逐漸完善,為接下來更好地發(fā)展旅游產業(yè)打下良好基礎。
肖小平:“目前,惠嶼島的游客已經開始逐步在上升了,現有的旅游設施已經配套包括‘惠嶼號’旅游渡船、陸島交通碼頭還有游客集散中心都已經相繼投入使用了。陸島交通碼頭沒有投建之前,我們有一艘‘泉港號’渡船,那時候乘客量只有50客位,現在‘惠嶼號’渡船是去年新投入使用的,現在可以承載88客位,此外陸島交通碼頭和游客集散中心的投入大大方便了游客的出行。我身后的這座水上浮橋,也是今年新增的一項景點,就是為了方便游客從沙灘上到海上來進行一個互動。”
雖然疫情期間遭受“空島危機”,但村兩委并未失去信心,而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謀劃新路徑,打造新項目、新產品。
肖小平:“隨著客流量的逐步增多,往年島上的一些餐飲住宿沒有辦法滿足顧客的需求,今年我們特地引進了一個新項目就是設在海上的一個旅游平臺,方便游客觀光、餐飲、住宿。今年我們還將農戶的一些土地進行流轉,建設休閑公園、休閑步道等。”
接下來,惠嶼島還將打造廊橋、風車等特色景點,進一步提升惠嶼島旅游品牌價值,增加島民經濟收入。
肖小平:“我們今年預計投入1200多萬元,沙灘上建設一座100米的廊橋,方便游客休息遮陰。沙灘的尾部還會建一座大風車,打造一個網紅點,更好地服務游客,既提高惠嶼島的知名度,也為島民增加一些就業(yè)崗位。”(記者 柯銘鼎 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