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3月13日訊 “忙碌”和“感恩”,成為過去這個周末,文珍生活的關(guān)鍵詞。
一邊,她正帶著父親在福建省立醫(yī)院住院,日夜守護,等待手術(shù)。另一邊,她的電話和微信,被無數(shù)涌來的愛心占據(jù),變成愛的聚集地。
昨天上午,泉港家園義工到醫(yī)院看望文珍父女,讓他們很感動
連文珍,泉港18歲大一女生,10歲就開始打工貼補家用。她樂觀、能干、堅強,被同學們稱作“超級珍”。然而,母親精神殘疾、奶奶83歲高齡,妹妹才1歲多,父親卻又查出鱗狀細胞癌。面對10幾萬醫(yī)藥費的缺口,文珍無助落淚。
經(jīng)海都報報道后,截至昨日下午5點,文珍的微信收到近2000筆愛心款,共97950元,銀行卡收到10多筆愛心款,共34320元,兩者合計132270元。此外,截至昨日下午,文珍通過輕松籌獲得3020筆捐款,共66843.74元。
約5000筆愛心款,總額約20萬,文珍終于可以帶著父親看病了!雖然,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有了這么多人的愛,“超級珍”一定能帶著父親,戰(zhàn)勝病魔!
【忙碌】
早晚陪護 她是父親最堅實的依靠
周六上午,文珍終于盼來了床位。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文珍選擇讓父親先手術(shù)再化療。“手術(shù)完,就再也不能說話了。”文珍很無奈,但這樣的情況,早在父親剛確診的時候,她就已經(jīng)打聽清楚了。
醫(yī)生想盡快給連明章安排手術(shù),以免病情惡化。前天,醫(yī)生讓文珍盡快做好父親的工作,讓他調(diào)整心態(tài)。并且,家人也需要做好準備,一旦手術(shù)后,病人的身心遭受巨大改變,會變得更難護理。
“我已經(jīng)準備好了,再大的困難,都要面對。”文珍說,由于她一直沒有告訴父親病情,因此,父親并沒有想過自己可能不能開口說話。經(jīng)過一天的思慮,昨天上午,文珍終于鼓起勇氣,給父親寫了一張紙條,告訴他需要手術(shù)才能讓他恢復,但手術(shù)后,就再也不能說話。
一開始,連明章有些接受不了,他反復地問文珍,能不能只手術(shù)不失聲。但文珍的回答,讓他陷入悲傷。因為醫(yī)生說過,幾乎沒有這個可能,只能先手術(shù),把命保住。幸好,連明章很快接受了這個事實,不再說什么。文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這兩天,連明章每天都要掛7瓶點滴,文珍白天照顧他,晚上仍陪在病房。聽到父親劇烈的咳嗽聲,文珍夜不能寐。她知道父親的痛苦,但又沒辦法替他承受。文珍只能一再告訴自己,不能倒下,要成為父親最堅實的依靠。
“肚子很餓,卻只能吃一點點。但是,能吃一點也是好的。”文珍說,雖然被病痛折磨,但父親的求生欲很強,這讓她更有信心,相信父親能夠挺過這一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