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始俏,紫菜豐收。泉港紫菜養(yǎng)殖戶們趕著好時光收割著當季的“頭茬”。
在五里海沙附近的海面上,一顆顆浮球上固定著紫菜架。紫菜架由兩根竹竿捆綁搭建,而每兩根竹竿間形成的空間就是紫菜生長的平臺。星星點點的紫菜采收船穿梭其間,漁民們正頂著海風采收紫菜,“海上菜園”呈現(xiàn)出一派豐收忙碌的景象。
泉港區(qū)紫菜協(xié)會秘書長劉興法:“今年的紫菜剛開始收割,紫菜有分頭水、二水、三水和四水。我們家一艘船一天能收割紫菜兩萬多,十艘船就有二十幾萬,今天共有三十多艘船出去收割。”
紫菜從下苗到生長、收成,周期要近半年時間。收割過的紫菜可以再次生長,第一批收割的紫菜叫頭水紫菜,隔10余天后,便可以再次收割,依次叫二水、三水、四水紫菜。由于第一水紫菜芽頭的部分幼嫩,產量少,營養(yǎng)價值高,被本地人視為紫菜中的極品?,F(xiàn)在是頭水紫菜收成的關鍵期,從頭茬割下那刻起,所有養(yǎng)殖戶們都在與時間賽跑,力爭保留最鮮的海味。
順江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 郭順財:“到晚上船靠岸,收上來的紫菜可能有300多斤,往年的紫菜比較厚,今年的紫菜比較薄。紫菜收割好都要拉到廠里去烤干、烘干。”
面朝大海,因海而興。近年來,泉港區(qū)因地制宜發(fā)展海上紫菜等水產品養(yǎng)殖,出產的紫菜以優(yōu)異的品質打響品牌,受到市場熱捧,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支柱產業(yè)。對于養(yǎng)殖戶來說,黑里透著光亮的紫菜不僅僅是一種海味,也是家味。(劉曉明 黃琦涵吳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