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自述:
我長只有百米
我年卻已數(shù)百
我古老,我低調(diào)
我離塵世很近,我離喧囂很遠
我不愛冷清,我愛熱鬧
家里有座城隍廟,
百年前又成了學(xué)校
多說幾句,你會愛上我
我不是萬人迷,
我叫小城隍巷
年輕人說
口述人:鳴音,食雜店小當家,25歲
這25年,除了中間短暫一陣子外,我沒離開過小城隍巷。正是那次短暫的離開,我才知道,我對這巷子這么依賴。我一直想著回來,回來,回到小巷,我習慣那種再習慣不過的生活:簡單、寧靜、慢生活。
我家一直在巷子里開店,從扁食店、快餐店到現(xiàn)在的食雜鋪。小巷好像沒有新鮮事,除了換過水管、裝了路燈,它好像就從沒變過,在變的,都是巷外的世界。
小時候,巷子里多是平房,大門進來有走廊、天井的那種,屋頂兩邊,還有角翹起來的。我們家,還有外公外婆,加舅舅一家,都住在一起。每天的生活幾乎都是一樣的:每天早上6點多,媽媽起床時也叫醒我,她忙著煮扁食開張,我就乖乖讀早課。吃了早飯上學(xué),出巷子,一拐不遠就到。放了學(xué),再從巷子那頭走回來。
我家對門就是原來的晉江縣城隍廟,建于清乾隆年間,以前應(yīng)該是香火鼎盛。城隍廟后來改成了泉州六中,對門的“哥哥姐姐”會出來買點東西,或者在巷子里逛逛,吃扁食。我在走廊上趴著寫作業(yè),他們總喜歡逗我,揪揪小辮子捉弄我。放學(xué)早或者周末,我經(jīng)常大大方方地跑到六中玩,看他們上課、踢球、打球……
小巷里的日子,這樣一天天,每天太一樣了。有一天,我覺得自己太厭倦這個小地方了,小巷就像囚籠一樣。畢業(yè)了,我跑去外面的城市闖了幾年,經(jīng)歷過一些事情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其實離不開這個小巷。剛離家時,我一整周失眠,小巷那份安靜多么珍貴……
唯有回到小巷來,才回到了家。我自己開起了食雜店,學(xué)生們也開始叫我“阿姨”了,我也樂意跟他們說說笑笑。小城隍巷居民不多,除了六中學(xué)生上下學(xué),日子依然簡單極了:睡到自然醒,在店里看店,偶爾上淘寶買點小東西……晚上,偶爾也脫下拖鞋,換上高跟鞋,跟朋友去逛街。
他們都笑我,“才25歲,過著七老八十的生活……”
晚上的小城隍巷很安靜。不信,選一個晚上來走走,只要走進巷口,就會覺得一下子安靜了,好像外面的喧囂都被擋在巷口,進不來了。那種感覺,很神奇。
改造
小城隍巷,整條巷子都是石板路,一些地方破損嚴重,晚上很容易摔倒,下雨天還會積水。小城隍巷將改鋪水泥路面,旁邊鎮(zhèn)撫司巷也將一同改造。目前設(shè)計圖紙已經(jīng)出來了,將在暑假動工改造,趕在9月1日六中開學(xué)前完成。
(本網(wǎng)記者 李秋云 黃謹 林繼學(xué) 實習生 李曉雯 文/圖 責任編輯:蘇宏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