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圍著二寶轉(zhuǎn) 大寶出走求關(guān)注
如何處理“二孩”關(guān)系,心理專家建議家長注重平衡莫偏袒
日前,南安溪美派出所幫助一名離家出走的4歲小女孩回家,她出走的原因令人唏噓:媽媽總是圍著弟弟轉(zhuǎn),小女孩竟想以這樣的方式求得家人的關(guān)注。“二孩”家庭如何平衡老大和老二的關(guān)系是一個聊不完的話題,不少家長會不自覺地忽略老大的感受。心理專家建議,家長對待兩個孩子應該盡量“一碗水端平”,在老大參與照顧老二時給予適當表揚和鼓勵,讓老大體會到成就感。
覺得自己被冷落 獨自出門迷路了
家住南安溪美鎮(zhèn)的小花(化名)今年4歲,有一個1歲多的弟弟。媽媽天天圍著弟弟轉(zhuǎn),照顧得無微不至,小花特別吃醋,有時候就會哭、鬧或者和弟弟搶玩具。然而,這些舉動招來的是媽媽的責備,這令小花很傷心。
4月22日上午,小花決定自己出門,打算到媽媽曾經(jīng)帶她去過的公園玩。出門沒多久,小花找不到路了,焦急無助的她哭得稀里嘩啦,旁邊的熱心路人看到了趕緊報警。民警安撫小花的情緒后將她帶到派出所,耐心地與她溝通。小花講不清楚家住哪里,但是她說,她覺得自己被冷落了,才決定自己出門去玩耍,順便讓媽媽為自己著急。民警通過朋友圈、村干部等多種渠道尋找小花的家人,當天小花被媽媽接回家。
為什么和弟弟吵架 “錯的人一定是我”
不只是4歲的小花,家住鯉城區(qū)的初一學生小陳也曾嘟囔過:“我要出去了,再也不回來了。”小陳有個7歲的弟弟,她不明白,為什么每次和弟弟吵架,錯的人一定是自己。
在小陳的印象里,弟弟自打會走路以來,家里什么事都以他為先。姐弟倆吵架,不管因為什么事,到最后爺爺奶奶總說是她的錯,因為“她是姐姐”。小陳說,有一次她放學回家拿了一瓶酸奶邊喝邊寫作業(yè),弟弟看到了就拿去喝,她搶回來后弟弟大哭,奶奶聽見后就大聲呵斥她不懂事。小陳覺得很委屈:“弟弟總是要保護,東西要先給他吃,我不能搶弟弟的東西,弟弟搶我的東西我也要讓著。”
哥哥弟弟常吵架 媽媽做法“講道理”
同樣是有個弟弟,家住鯉城區(qū)城西路的小黃也常和弟弟吵架,但媽媽的做法在他看來“很講道理”。
“我覺得要看事情,誰錯就責怪誰,不能看人。”媽媽陳女士介紹,有時候小黃在寫作業(yè),弟弟去吵,小黃會兇弟弟,她不會怪小黃,而是先告訴弟弟這樣做不對,以及什么情況下不能打擾哥哥。然后她會回頭對小黃說,弟弟還不懂事,不能這么兇地對待他,他會害怕。
陳女士認為,孩子的教育重點是心理保護,小黃在這個年紀已經(jīng)有是非觀,失衡的責備可能會讓他產(chǎn)生不信任和沒有安全感。所以,她基本會就事論事。
【心理醫(yī)生】盡量“一碗水端平” 給老大適當鼓勵
“在‘二孩’的平衡問題上,要看孩子的特點,沒有一個萬用的準則。”市兒童醫(yī)院兒??菩睦碇委煄熐窦鸯o表示,家長應該盡量“一碗水端平”,不能把關(guān)愛全傾注在二寶身上,要注重平衡,老大的感受同樣重要。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讓老大參與到幫忙照顧老二的事情中來,并且給予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讓老大體會到成就感。
另外,父母在照顧孩子的事情中可以分工,比如讓爸爸為主照顧老大。“孩子的教育中父親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男孩的性格養(yǎng)成有重要影響。”邱佳靜認為,中國家庭中父親的育兒參與度普遍較低,這是讓父親參與育兒的好機會。(記者 陳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