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中心市區(qū)西街附近賣花62年,雖然已經(jīng)94歲高齡,但依然耳聰目明,串花環(huán)、進(jìn)鮮花,都不在話下。她說,兒孫孝順是自己長壽的秘訣。昨日一大早,“花婆婆”曾毛治又出攤了。記者跟著阿婆的腳步,探訪她堅(jiān)守花攤62年背后的故事。
攤位前,不少市民在選購花環(huán)、鮮花。
阿婆守花攤 市民樂光顧
“來哦,買花嘍……”清晨5時許,天剛蒙蒙亮,鐘樓靠西街路口的崗?fù)づ裕⑵旁缭鐏淼竭@里。她旁邊的三輪車上載滿鮮花,走近花攤,淡淡花香撲鼻而來,里面有各色的新鮮菊花和一扎扎剪好的茉莉花。臨近農(nóng)歷七月初七,不少市民要祭拜“七娘媽”,阿婆也提前做好了一串串粗糠花(俗稱“七娘媽花”)。阿婆把三輪車停好,將車上的紅色塑料椅拿下來,佝僂著身子,埋頭挑揀出一朵朵飽滿的散花。
街上人漸漸多了起來,幾位市民圍過來找阿婆買花,她們多買來用于結(jié)婚生子、孩子滿月等民俗活動。阿婆會根據(jù)對方的需求,告訴她們需要什么花,各要多少。“很多閩南民俗,我都不懂,阿婆是過來人,找她多問問,就了解很多了。”50多歲的李阿姨孫子剛滿月,特地來買了幾支菊花和一串粗糠花,準(zhǔn)備去廟宇祭拜。
阿婆說,自己在這附近擺攤賣花已有62年,早上只要沒事,她都會騎著三輪車,從市區(qū)學(xué)府路附近的家里出門,來到鐘樓附近擺攤賣花。
阿婆幾乎每天都會騎著三輪車外出擺攤
巧手串花環(huán) 補(bǔ)貨愛砍價
挑出一朵朵新鮮飽滿的粗糠花,雙手敏捷地將它們一個個用針整齊地串成一串……買花人少時,阿婆也不閑著,拿出一根長針和自己已拆好的枝條,串起粗糠花環(huán)。
10點(diǎn)左右,天氣漸漸熱了起來,阿婆怕家里人擔(dān)心,就提前收攤。她收拾好東西,慢慢地騎著三輪車從鐘樓來到狀元街的鮮花批發(fā)店。她停好三輪車,走進(jìn)鮮花店,埋頭挑選了起來,最后挑了幾束菊花和康乃馨。“阿婆,您來啦。”花店老板和阿婆打著招呼?;ǖ昀习逭f,阿婆幾乎每天都來買花。雖然自己賣花,但他前幾天也找老人買了一串粗糠花掛起來。“這一大串50朵花都是她自己串的,只賣5元。”
“這些共75元。”阿婆選好花后,花店老板算出了價格。“75元太貴了吧,70元就好。”……別看阿婆年紀(jì)大,講起價來可是一點(diǎn)都不含糊,挑好花后總要跟花店老板砍砍價,老板到最后也都會“讓”著她。
閑暇時,阿婆串起花環(huán)。
不在意賺錢多少 覺得勞動是養(yǎng)生
買完花,阿婆將花放在三輪車上,因?yàn)榛丶衣飞嫌幸欢涡逼?,她騎車上去有些困難,就雇了輛電動三輪車載她回家。到家后,她自己麻利地牽著三輪車跨過門檻,推進(jìn)屋內(nèi)停放?;氐郊液螅⑵乓矝]閑著,繼續(xù)拾掇起花來。她把鮮花放進(jìn)清水里養(yǎng)著,愛干凈的她還不忘擦洗下三輪車。
阿婆告訴記者,她20歲出頭嫁人,育有五兒一女,丈夫早逝,之后她多靠種花和賣花撫養(yǎng)兒女長大,如今已經(jīng)是四世同堂,曾孫就有10人。因常年挑擔(dān)子、干體力活等,她的背明顯佝僂,但身體硬朗。
阿婆家的庭院里種著茉莉花、粗糠花、葡萄樹等,阿婆雖然年事已高,卻也一刻不閑著,每天回家后還要拾花弄草,打掃房前屋后,做手工花串,從早忙到晚。“兒孫們對我都很孝順。”阿婆說,因小兒子一家在外地,她獨(dú)自居住在小兒子家?guī)兔醇?。四兒子顧先生說,兄妹們都居住在附近,大家每天會輪流給母親送吃的,排骨、雞、鴨……變著法給她做好吃的。家里人都勸她不要再賣花,這幾年也想帶她多出去走一走,但母親就是舍不得停下來。在兒女看來,老人并不在意賺錢多少,而是覺得勞動就是在養(yǎng)生。(記者 吳志明 許奕梅 王柏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