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3月11日訊 到超市買東西,您會注意看生產日期、保質期么?您買東西,會一次性買很多么?春季到了,對于保質期短的食材食物類商品,潮濕的天氣下,更加容易變質,因此,買這類商品時尤其要注意其品質。
下周,消費者權益日就要到了,今年我們把視線放在每個人都離不開的糧油上,為此,海都記者找到泉州市糧食局糧油質量檢測站的專業(yè)人士,為大伙支招,答疑解惑,教大家如何辨別糧油的優(yōu)劣真?zhèn)巍?/p>
【案例】
放了一個月的大米
淘米時聞到霉味
泉州市區(qū)的楊小姐實在懊惱,春節(jié)前,媽媽到超市買米,本來只想買一袋,看到超市有減價促銷活動,又多拎了一袋回家。楊小姐說,整個春節(jié),家人吃火鍋居多,米飯很少煮,買的20多斤大米還剩了一大半。
這兩天,楊小姐舀米準備煮飯時,發(fā)現(xiàn)大米有些返潮,淘米時,還聞到一股霉味。楊小姐說,不知道是大米原本的質量問題,還是放太久變質了,她打了海都熱線通95060咨詢。
這周以來,晝夜溫差變化大,還下起了雨,天氣特別潮濕。泉州市糧食局糧油質量檢測站莊站長介紹,大米發(fā)霉,很大的一個因素與天氣有關。他建議,春季潮濕時節(jié),家庭購買大米時,最好少量多次地購買,不要一次性購買、囤積太多,以避免大米返潮發(fā)霉。
【數(shù)據(jù)】
近年糧油合格率超95%
打蠟大米已很少見
關于糧油的產品質量問題,消費者頗為關注。莊站長介紹,他們每個季度都會從糧油的生產源頭抽樣檢測,每年要檢測200多份樣品,檢測結果上,大米的合格率達到95%以上;面粉和食用油的合格率在98%以上。
莊站長說,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近年來國家對糧油的品質問題也很重視,產品質量相對往年好了許多。大米中5%不合格的,問題也不大,例如水分超標的占多數(shù),一旦水分超標,儲存的時間就短,春天溫度高、濕度大,晝夜溫差大,就容易變質。而食用油不合格的問題,大多在于水分和揮發(fā)物偏高,但并不影響其食用價值。莊站長說,一旦他們檢測出有問題的產品,就會報送到市糧食局,由糧食局專門進行監(jiān)督。
除了入倉糧食的品質外,出倉糧食品質的保證,也是檢測站的管轄范圍。莊站長介紹,檢測站從源頭上控制糧食的品質,只有合格的糧食才能進出倉庫。說到檢測,莊站長還特地帶記者參觀了實驗室,檢測除了看、摸、聞外,還要品嘗,提取糧油的各種元素進行實驗。
另外,以往大家傳言的假大米、打蠟大米等,目前市場上已經(jīng)很少見了。莊站長說,如今比較害怕的是鎘大米。鎘大米就是鎘含量超標的大米,之所以含量超標,主要是因為土壤中鎘含量超標,被稻谷吸收。二來是使用磷肥和復合肥中的鎘含量超標,三是空氣和水鎘污染。如今工業(yè)廢水排入農田,容易導致水稻鎘超標。鎘含量超標的大米肉眼看不出來,但經(jīng)過儀器檢測,是可以檢測出鎘含量的。
支招
大米優(yōu)劣如何辨?
說實驗可能離大家太遠了,去超市買個米,難道還帶個化學儀器去檢測?莊站長說,每年糧食局都會舉辦相應的消費者權益日活動,在各縣(市、區(qū))開設一些咨詢、展示活動,將好的樣品展示給群眾,讓他們進行辨別。
如果選擇袋裝大米,選購時可以把袋子進行上下?lián)u晃,看大米米粒是否有粘在袋子壁上,如果有粘在袋子壁上,則表示大米水分較多。此外,消費者應注意包裝上標注的內容,如產品名稱、凈含量、生產企業(yè)、經(jīng)銷企業(yè)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質量等級、產品標準號、QS標記等等,標記缺失的不要購買。
而選購散裝大米時,可以從幾方面來挑選
一看:看大米的成色,正常大米的色澤是均勻的,半透明,顆粒飽滿。如果有發(fā)現(xiàn)米粒變黃、變綠、變黑,就不要購買。真正好的大米顆粒的大小是均勻的,有些商家會在大米里加一些碾碎了的小米進去,如果米形不好,兩頭有腹白,也不要買。
二抓:抓一把米放在手心,散開來,然后再自然地倒掉,倒掉后,看一下自己的手心是不是留有白色糠粉,如果有,可能添加了其他物質。好的大米摸上去有光滑感,陳年大米會有澀感,一般情況下,你也可以取一粒米,用兩指去揉,如果碎了,成灰,則為陳年大米。
三聞:大米在沒有蒸前,其實也是有味道的。對于這個,大家可以用加熱法來進行,把一小把米放進手心里,然后用力搓,加熱后,或者是用熱氣噴一下,然后聞一下,是不是有清香的味道出現(xiàn)。如果有異味,或者是霉味的、酸臭味的,則為不好的大米。
四嘗:也可以嘗一嘗生米的味道,一般好的大米在嚼碎后會有自然的甜味,如果出現(xiàn)發(fā)苦、發(fā)酸、發(fā)澀的情況,則為劣質的大米。
食用油好壞怎么挑?
食用油的好壞辨別方面,莊站長也給出了相應的招數(shù)。
一看顏色和透明度。質量好的植物油顏色為淺黃或近無色,清晰透明,無渾濁現(xiàn)象;質量差的油顏色偏深偏黑,渾濁并伴有懸浮物或者沉淀物。較常食用的菜籽油為黃中稍綠或金黃色;花生油為淡黃色或橙黃色,油沫白色。
二聞油的味道。用手指沾少許油,抹在手心,搓后聞氣味,質量好的油除有各自植物本身應有的氣味外,一般無異味,質量差的油有異味。
三是品嘗。用筷子沾上一點油,抹在舌尖,正常的油無異味,如油有苦、辣、酸、麻、焦煳等味則說明油已經(jīng)變質。
四是加熱鑒別。水分大的食用植物油加熱時會出現(xiàn)大量泡沫,并發(fā)出“吱吱”聲,油煙有嗆人的苦辣味,說明油已酸敗。質量好的油泡沫少而且消失快。
五是看包裝和價格。價格過低的油,可能是變質油或者摻假油。(海都記者 尤燕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