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鼓機、鐵熨斗、水車、煤油燈、火籠……這些老物件把“50后”、“60后”、“70后”帶回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流金歲月。近日,在晉江英林鎮(zhèn)東埔村村民吳建軍的家中,記者見到了許多老物件。52歲的他告訴記者,自己花5年時間來收藏它們,就是為了留住兒時的記憶。

吳建軍收藏的這根柚木煙斗有80多年歷史
一棟5層樓高的奶黃色外磚樓房,就是吳建軍收藏各種老物件和工藝品的地方。一樓大門口擺放著幾個形狀各異的石臼,還有石鎖、石磨,大廳內(nèi)則擺放著許多木制工藝品。二樓有200多平方米,擺放著上百件老物件,其中最顯眼的是一架風(fēng)鼓機,機身為木制,“只要把稻谷放入上方的錐形入口,然后手動搖轉(zhuǎn)鐵鉗,谷殼就會自動剝落出來。”他繪聲繪色地介紹,這臺風(fēng)鼓機至少有60年的歷史,是5年前從漳州華安縣淘來的。
二樓的里側(cè),還擺放著一臺大水車,長約三四米,形狀像一截截的龍骨,過去的人們靠腳踩踏來運作水車。“這臺水車是朋友的,當(dāng)時有人出價5000元他沒賣,知道我收藏老物件,就拿來送我。”吳建軍笑著說,此外還有蓑衣、簸箕、取暖的火籠、油燈等時代感濃厚的老物件,幾乎件件都經(jīng)歷了40年以上的歲月。

老式水車形狀像一截截龍骨
在三樓,記者看到一個青銅盆,據(jù)介紹,它是所有老物件里“年齡”最大的,起碼有百年歷史了,“記憶里,奶奶就是用這個青銅盆,說不定還是太奶奶那輩傳下來的。”他說。此外,記者還看到一根80年前的柚木煙斗,湊近一聞,還有一股淡淡的煙草味。
這些物件基本是他從四處淘來的,往往都要跑到農(nóng)家去,花費的功夫頗多。“過去物質(zhì)條件雖然沒有現(xiàn)在好,但生活非常有趣,許多老物件都承載著兒時回憶,可惜正在逐漸消失。”他說,他還會繼續(xù)收集下去,若有機會就向?qū)W校的孩子們免費開放,讓他們通過參觀了解過去的生活,珍惜當(dāng)下,“不久前附近一所小學(xué)來商談了學(xué)生參觀的事。”(記者王麗虹 謝宜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