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邊說孝
老人在 才是一個家
看到咱厝這么多“有孝”的故事,我想起了曾祖母林義娘。她是我們家族中可敬可親的百歲老人,3年前去世,但留給我們滿滿的回憶。
20世紀初戰(zhàn)火紛爭的年代,曾祖母出生于富貴人家,后遭遇年少喪夫,被迫改嫁給窮苦的曾祖父。曾祖父過世,她一人艱難撫養(yǎng)4個子女長大。
3個兒子成家后各自生活,曾祖母一人住在祖屋,但從不感到孤單寂寞,我們常過來探望,陪她說說話。曾祖母喜歡看閩南語戲曲節(jié)目,我們便陪著她看,耐心給她講解,小小的祖屋里常常洋溢著歡聲笑語。
曾祖母年近90歲時,腿腳漸漸不行,不得不臥床休養(yǎng),由兒孫們一人一周輪流照料。我外婆是長媳,常幫老人剪指甲、擦洗身子、洗腳。曾祖母愛漂亮,外婆便給她盤頭,銀絲捋得整整齊齊,老人瞬間精神奕奕。
最好的愛是陪伴,曾祖母最在乎的,便是兒孫的陪伴。每次她過生日,我們總是格外用心,孫女買來蛋糕,四代同堂,熱熱鬧鬧地在床邊給她慶生。看著兒孫滿堂,老人笑得沒了眼睛。
有一次,曾祖母突然食不能咽,我們便著急地天天燉滋補湯給她喝,多日照料,她才逐漸好轉(zhuǎn)。即便到了最后幾個月,她自感大限將近,我們依然沒有放棄。
外公常說,老人在,才是一個家。雖然曾祖母最后還是走了,但我們對她的思念并未停止。正如曾祖母期望的,孝順代代相傳,繁衍不息。(費文)
您自己或身邊,是否也有這樣普通卻充滿人情味的孝道故事?歡迎來稿告訴我們。有稿費的哦!
投稿郵箱:158678069@qq.com。
□網(wǎng)友之聲
“葉子”:我的祖輩去世得早,我從未有機會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更別提盡孝了。每次看到別人回憶自己和爺爺奶奶的時光,我打心眼里羨慕??吹胶6紙笠幌盗行⒌涞墓适?,我更是有這樣的失落感。在這個世界上,那些陪伴在你身邊的老者,都是上天派給你的貴人,讓你學習一生的道理,讓你此生不寂寞,他們可能只是陪伴你走過一段路,但相處的記憶卻是你此生的財富。我想孝典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定都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才能如此用心地呵護自己的親人,用所言所行感動人們。因為每陪伴一次就少一次,我們生來就和他們開始道別。所以,愛他們,就像他們愛你一樣。
“齡73544143”:泉港13歲女孩扛起家,給阿嬤和父親做了3年飯,讓我想起小時候父母整天在外面干活,我也是從小學開始洗衣做飯喂牲口,直到初中寄宿了才沒干家務(wù),80后的農(nóng)村孩子都是這么過來的。
“杰龍?zhí)煜?rdquo;:泉州好媳婦讓百歲婆婆每天嘴里有冰糖,做到了中國最傳統(tǒng)的孝道,值得我們學習。
“采汶葶”:38歲孝媳有空就看《弟子規(guī)》,伺候中風婆婆7年無怨言,像這樣的孝媳不多了!
“閩C8888888”:13歲泉港女孩堅強不屈,給你一萬個贊!
孝賢舉薦
時代在變,行孝的方式日新。牙博士攜手海都報推出的第三季“溫陵新孝典”,已經(jīng)出街。這一季,我們要尋找那些全新的、更具時代感的孝道故事,讓孝的故事一代代傳下去。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身邊有讓人感動的孝子、孝媳、孝婿,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告訴我們,也可以關(guān)注我們的官方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和官方微信“海峽都市報大泉州”,讓我們一起打造更精彩的“溫陵新孝典”,一起去被那些溫暖的人和故事感動,一起去傳遞那一份千年不變的情懷。(海都記者 柳小玲 王金淼 實習生 王慧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