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明:堅守30年,惠安南派石雕第五代傳承人
王向明
創(chuàng)作中的王向明
王向明:國家一級技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惠安石雕”代表性傳承人、惠安南派石雕傳承人,福建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王向明來自惠安雕藝世家,他說自己已是第五代傳承人。從小耳濡目染,15歲開始正式跟著父親、長兄學習石雕技藝。19歲自己出師帶徒弟。2001年,創(chuàng)辦雕刻公司。
從事石雕行業(yè)30多年,王向明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虛心向民間傳統老藝人取經,突出雕刻技法的豐富多樣,如粗中帶細的雕刻手法、表面啞光的傳統技法,同時在工藝上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中,還融入水墨寫意的手法等。
王向明作品《生生不息》
承傳統之工藝,取世界之精華
走進王向明親手設計的福建和祥雕塑集團,別具一格的庭院,魚池、奇石雕塑、古樹相得益彰,頗有江南園林之感。步入展廳,處處可見王向明雕藝的另一番境界,石雕藝術轉向空間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的個人作品展區(qū),一件件石雕作品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鏤空的青石雕出“松鶴延年”;作品“生生不息”,細細的蟻穴,螞蟻們傾巢而出;“騰云駕霧”雕刻,孫悟空的毛發(fā)、五官清晰可見;作品“海嬉”,單是小魚就有100多條,既有章魚斗螃蟹的場面,也有珊瑚、海星、水草等各種海洋生物……
王向明作品《一脈相承》
這些作品,大多是王向明巧妙地選用大型花崗巖建筑構件切割后殘留下來的廢石,變廢為寶,再根據其天然造型和顏色進行再創(chuàng)作,讓南派傳統石雕技藝美輪美奐。目前,王向明自創(chuàng)42件石雕收藏品,贈予惠安文創(chuàng)園,作品《一脈相承》如今收藏在國家博物館?!?/p>
王向明說,石材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禮物,用心做好工藝是對它最起碼的尊重及敬畏。王向明認為,藝術要創(chuàng)新,則離不開孜孜不倦的學習與自我提升。至今,他已走訪世界40多個國家,每到一個國家,他都帶著敏銳的藝術眼光,取其精華。
王向明作品《八仙圖》
推陳出新,石雕藝術跨界石雕文創(chuàng)
王向明別具一格,石雕藝術跨界石雕文創(chuàng),并一炮走紅,成為惠安石雕新的引擎。
“藝術是相通的”,采訪中,王向明常提到這句話。當文創(chuàng)產品成為熱門詞,他也在探索著將石雕藝術創(chuàng)作,引入空間藝術。30多年的“匠人”身份,他已具備高度的審美水平,而文創(chuàng)產品恰恰需要懂藝術的人。 2015年,他試水文創(chuàng)園首個項目“5號餐桌”,利用惠安大岞一民宿空置的5個房間,經一番打造開門迎客,“5號餐桌”成為網紅打卡點。
石雕藝術創(chuàng)作轉型空間藝術創(chuàng)作,首次試水成功。受其鼓舞,王向明又創(chuàng)作了“問海““話仙”等雕藝文創(chuàng)園,并都成為泉州人消費拍照取景的網紅打卡地。
王向明設計的問海文創(chuàng)園
創(chuàng)作中,王向明不忘初心,也不斷出新。近些年來,他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石雕手藝人,為的是惠安石雕技藝能延續(xù)、傳承。他培養(yǎng)出的雕刻人才,參加國家級、省級雕藝比賽,常獲各種獎項。
作為惠安石雕南派傳承人,王向明秉承“工匠精神”,他認為,每一個工匠都應對自己的每一件作品精雕細琢,達到精益求精。
王向明作品《松鶴延年》
惠安石雕早已聞名海內外,但王向明擔憂的是該行業(yè)的傳承問題。他說,現在有意學習石雕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他希望政府能出臺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愛上石雕這一行業(yè)。(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