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居福安的四川省女子小羅(化名)本可享受第三個生命誕生的喜悅。然而,因妊娠晚期出現(xiàn)心衰、心律失常進而出現(xiàn)心臟驟停,經(jīng)閩東醫(yī)院醫(yī)生全力搶救,仍無法挽回小羅年青的生命。丈夫痛徹心扉,擦干眼淚后,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捐出小羅器官,拯救別的患者,把“生命禮物”留給他人,讓更多的患者能得以重生。
青年女子因病身故
捐獻器官,挽救多人生命
小羅跟隨丈夫到福安工作多年,兩人已育有一雙伶俐的兒女。然而,她卻因疾病走完了短暫的人生旅程。1月15日,小羅丈夫強忍悲痛,在寧德、福安兩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志愿者的共同見證下,含淚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愿書》和《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字,經(jīng)默哀告別儀式后,小羅捐獻出肝臟、腎臟、眼角膜等器官,將換來多名患者的重生。
丈夫含淚簽字
福建省器官移植學會常委、閩東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主任顧凌介紹說,2013年至今,閩東醫(yī)院已進行3例、寧德市第6例捐出“生命的禮物”案例。但目前福安大多數(shù)人還受“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對器官捐獻還是比較抗拒的。
“目前我國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萬人,可其中只有約1萬人能夠做上手術,不到1%。我國臨床手術量僅次美國,已成第2大器官移植國。很多需要心臟、肝臟、肺臟這些器官的患者卻只能在翹首以盼中抱憾離世。”顧凌說道,這很大原因在于器官資源的捉襟見肘和器官捐獻的發(fā)展滯后。
器官捐獻要突破觀念的枷鎖
改變觀念,把愛留下
“當我離開,我愿把愛留下!”這是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中的一句溫情話語。希望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因小羅捐獻器官而得以救治的患者是幸運的。然而,更多的患者則是在焦急地苦苦等待中,相當一部分人因等不到可移植的器官而離開了這個世界。
當我離開,我愿把愛留下!
顧凌認為,中國人不缺團結和大愛,只是要轉(zhuǎn)變觀念和建立完善相關體制。器官捐獻有其特殊性,不像義務獻血那般簡單能得到多數(shù)人理解,器官捐獻還是讓很多人觀念上、情感上無法接受。他相信隨著社會發(fā)展、文明進步,人們意識形態(tài)的提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突破世俗阻礙,加入到器官捐獻的行列。
新聞鏈接:
1. 什么是器官捐獻?
器官捐獻就是當一個人不幸死亡時,將身上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自愿、無償?shù)姆绞?,捐獻給器官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延續(xù)生命,并改善未來的生活品質(zhì)。目前,中國紅十字會開展的器官捐獻就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不涉及活體器官捐獻。
2.人體器官捐獻者需具備什么基本條件?
人體器官捐獻一般要求捐獻者年齡小于65歲,沒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嚴重傳染病,沒有癌癥(原發(fā)腦腫瘤除外)。具體要在捐獻者達到待捐狀態(tài)時,經(jīng)由人體器官捐獻專家評估組評估適合捐的,才能實施捐獻。
3.如何成為人體器官捐獻者?
如果有身故后捐獻器官的意愿,請將自己的意愿告訴你的家人,以得到親屬的支持和理解,并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居住地或戶籍所在地的縣級以上紅十字會辦理捐獻登記手續(xù)。
4.人體器官捐獻有哪些方式?
?、儆型耆袷滦袨槟芰Φ墓裢ㄟ^書面形式申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且未予以撤銷;
?、诠裆拔幢硎静煌饩璜I其器官,該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書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獻該公民器官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