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傍晚5時31分,泉州市區(qū)城雕路口,闖燈的行人與機動車混行
悅?cè)A酒店樓下路口,一名孩子連兩秒紅燈也等不了
九一街和溫陵路路口,學生和帶著小孩子的女士闖過紅燈
閩南網(wǎng)4月20日訊 “湊夠一堆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guān)?!边@樣的“中國式過馬路”,相信很多市民也干過。
不過,從今天起,在廈門,行人闖紅燈將面臨處罰,除了可罰款10元外,還將納入“誠信信息共享平臺”。
也就是說,如果你闖紅燈被逮住了,要交錢,還會留下“誠信污點”,將來就業(yè)、貸款、考駕照、辦保險等時,都會受影響。
有讀者會問,平常身邊闖紅燈這么多,也沒見誰被罰過。它到底是不能處罰,還是沒有處罰?
答案是,有規(guī)定處罰,只是一直沒有執(zhí)行而已。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關(guān)于道路通行規(guī)定的,處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處以十元罰款。只是,執(zhí)行中,多是以柔性勸導為主。行人行動的自由度也大,處罰輕微,故而違法成本極低。
廈門市委文明辦一相關(guān)負責人透露,“誠信信息共享平臺”由市政法委、市府辦、市委文明辦、法院、信息產(chǎn)業(yè)局牽頭,工商、稅務、銀行、保險、交通等諸多相關(guān)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搭建。
觀察泉州街頭行人闖紅燈實錄
最多時,一次紅燈113人次闖
昨日上午11時30分、11時50分和12時20分三個時間段,在溫陵路與九一街路口,記者記錄三次紅燈時,闖紅燈人次分別為48人、21人和113人。而這里的紅燈周期,僅約100秒鐘。
在田安南路與津淮街路口,昨日上午11時30分至12時,半小時闖紅燈者也有98人。
“分段式”過街,闖紅燈的人多
泉秀街與刺桐路路口,是一個“分段式”紅綠燈,市民需經(jīng)過兩次紅綠燈才能到街對面,且走到街心時常常遇到第二個燈是紅燈。昨日上午11時20分,記者發(fā)現(xiàn)一次紅燈最多時有29人闖。
其中,很多人在第一個紅綠燈時會選擇等燈,而第二次紅綠燈時則選擇緊跑幾步,闖燈而過。
闖紅燈的,超七成都是騎車人
記者在數(shù)個路口發(fā)現(xiàn),路面車流量較少時,以電動車和借道的摩托車為“先鋒”,市民紛紛“中國式過馬路”。闖紅燈市民中,超七成是騎車人。
當交通高峰期時,車輛通過路口較多,市民等待的人較多,都挺自覺,只有個別人欲闖紅燈。但一些騎車人甚至不管民警勸導,加速過街。
民警現(xiàn)身,闖燈人數(shù)大為減少
溫陵路與九一街路口崗亭民警說,中午的交通高峰期是11時45分至12時15分,該路口有4名民警均到位,闖紅燈現(xiàn)象明顯下降。但民警去吃午飯后,闖紅燈的人又多了起來。
在泉秀街和刺桐路口,交通高峰期時,路面人車流量劇增,有民警執(zhí)勤,闖紅燈的市民也變少了。同樣在田安南路與津淮街路口,中午有4名協(xié)警各守一個方向疏導,協(xié)警一聲哨響,闖紅燈者明顯下降。
紅綠燈轉(zhuǎn)換時,闖燈人數(shù)最多
昨日上午,在泉州汽車站與泉州中醫(yī)院人行橫道上,半小時闖紅燈者保守估計超150人。記者發(fā)現(xiàn),紅燈剛亮及快要轉(zhuǎn)變?yōu)榫G燈時,闖紅燈的人數(shù)最多。而遇有行人通行時,也很少有車輛讓行。
該時段學生過街較多,學生群體大都較遵循交通信號燈,但部分騎車學生仍然選擇闖紅燈。(N許茵茵 魏暾 涂傳之 林莉莉 陳曉婷 陳邵珣 黃謹 田米 呂波 謝明飛 實習生 梁政 文/圖)
拉繩攔人,這是泉州阻止闖紅燈最有效的方式了
“泉州式過馬路”到底該怎么辦?
閩南網(wǎng)4月20日訊 “中國式過馬路”開罰,廈門、南京、杭州等都動起真格。那么,以電動車、自行車和行人組合闖燈的“泉州式過馬路”,又該如何治理?
在街頭采訪中,闖紅燈的市民給出的解釋五花八門,而從2007年以來,泉州也曾多次試圖對行人闖紅燈執(zhí)法,但收效甚微。
泉州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一位一線民警說了兩點,挺有啟發(fā):第一,曾有數(shù)百名警校學生到泉州實習時執(zhí)法,效果不錯;第二,就是加大處罰力度,比如開車闖紅燈改罰6分,效果就出來了。
對此,泉州交巡警支隊一位負責人表示,執(zhí)法難以出效果。他還說,希望市民提些建議,集思廣益。
街頭采訪:闖紅燈的理由五花八門
“幾步路還等99秒,不傻嗎?”
昨日上午,在刺桐路與泉秀街路口,公司職員蘇先生遭遇“分段式”紅綠燈,走到內(nèi)溝河上時遇到紅燈。
他觀望了一陣后闖了紅燈。面對記者詢問,蘇先生說,“這路上都沒車了,就這幾步路我等99秒,不過來不是傻嗎?”
“我趕時間,你罰款吧”
在田安南路與津淮街路口,一名小伙騎車闖紅燈被協(xié)警攔下。協(xié)警原想口頭警示,但小伙子一邊說“趕時間”,一邊還說粗話。
協(xié)警讓小伙子出示電動車合格證,他這才連說抱歉。他說自己急著趕去上班,“你罰50元我也交,我真的趕時間,放我走吧?!?/P>
“我今天心情不好”
在九一街和溫陵路這個十字路口,一位懷抱嬰兒的年輕媽媽,連闖兩次紅綠燈,從豐澤街兒童醫(yī)院一側(cè)走到中國郵政樓下。記者問她為啥抱著孩子闖紅燈,這位年輕媽媽竟稱“我今天心情不好”。
“沒車嘛,現(xiàn)在可以走了”
“趕時間”、“沒車了”,這兩個闖燈理由最多。昨日中午,泉州三中的寧同學,企圖闖紅燈過馬路,被車流逼退后,又再次無視紅燈橫穿。被記者攔住后,寧同學若無其事地說:“沒車嘛,現(xiàn)在可以走了?!?/P>
“習慣就好,等燈時刷刷微博”
采訪中,記者也遇到一些養(yǎng)成了良好習慣的市民。在刺桐路和泉秀街路口,附近上班的職員陳先生和吳女士就無視周邊闖燈的人,而選擇遵守規(guī)則。陳先生說,“這路口天天走,遵守交通習慣就好。如果遇上紅燈長,就聊聊天,要么掏手機刷刷微博?!?/P>
一線民警:你看現(xiàn)在開車闖燈的就少
對于廈門開罰“中國式過馬路”,一位路面執(zhí)勤的民警認為,在泉州可能難以執(zhí)行。
他的理由是,泉州車多,不少路口設(shè)計本身有問題,加上闖紅燈的人太多了,“法不責眾”,執(zhí)行處罰有難度。
據(jù)介紹,幾年前,泉州也曾對行人闖紅燈的行為罰過一陣。當時,恰好有一批數(shù)百人的警校學生來實習,于是在路面手持事先印好的小額罰單或告誡單,專罰闖紅燈的行人,現(xiàn)場罰款,效果不錯。
警力不足,要想處罰到位,加大處罰力度也是辦法。
這位民警說,廈門將闖紅燈者納入誠信記錄就非常好,“處罰要有警示性,開車闖紅燈現(xiàn)在扣6分,效果完全不一樣,闖的人就少。能讓不闖紅燈的意識深入司機頭腦?!?/P>
警方行動:
嘗試引導、處罰和專項整治,效果都不佳
處罰“中國式過馬路”,泉州警方也曾實行過,但效果不佳。
2007年3月底,泉州警方首次對闖紅燈的行人、非機動車進行處罰。行人闖紅燈將被處警告或罰款10元,而非機動車闖紅燈將被警告或處20元罰款。2010年8月,泉州市區(qū)開展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專項整治,半個月告誡了4000多名行人。
2011年5月,泉州中心市區(qū)一些路口實行拉警戒繩治理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繩子一拉,闖紅燈的行為明顯減少,但拉繩的人一下班,闖紅燈的現(xiàn)象立刻“滿血復活”。泉州市委文明辦工作人員鄭女士介紹,目前泉州還有3個路口試點文明引導員引導。
警方也曾和學校合作,對闖紅燈的學生進行登記,抄送學校后進行教育,效果也不明顯。
交巡警一負責人:為什么泉州人到廈門,就不闖紅燈了?
對于處罰不到位,泉州市交巡警支隊一負責人分析原因說,主要是許多人未隨身攜帶身份證,不給錢也難以進一步處罰。此外,闖紅燈的人太多,警力不夠,使得執(zhí)法難以持久。
再一個原因,就是市民從眾跟風心理,以及對于“法不責眾”的僥幸。
這位負責人反問說,“為什么很多泉州市民,在泉州隨意闖紅燈,到廈門卻變得守規(guī)則了?”他說,其實罰款也只是一種方式,最重要的還是市民養(yǎng)成文明習慣,每個人都遵守規(guī)則,形成文明出行氛圍,不守規(guī)矩就變得很少了。
他希望,市民們能夠集思廣益,提供一些好的意見來破解這個難解之題。
有網(wǎng)友說:
大家都會學乖的吧,誰會跟錢過不去?@完美
闖紅燈不對,但是誰又喜歡闖紅燈呢,誰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處罰肯定是應該的,但是影響以后的駕考、貸款就嚴重了。@貓貓控__angie
這個條例出來,大家都會學乖的吧,誰會跟錢過不去?@看雨
處罰“中國式過馬路”要從娃娃開始教育。在泉州,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最多的兩類人,一是老阿婆阿伯,再就是穿著校服的學生。老人家還可以理解,學生闖紅燈,學校是怎么教育的呢?(N涂傳之 林莉莉 陳曉婷 陳邵珣 黃謹 田米 呂波 謝明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