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達喀爾拉力賽于1月2日在南美洲打響,50歲的任賢齊參賽,可惜在當時間1月3日的比賽中,任賢齊在第二賽段撞樹受傷,退出比賽。
“車手,任賢齊,1966年6月23日出生于中國臺灣,首次參加達喀爾拉力賽,”官網對任賢齊的介紹簡潔明了,在這里,他在演藝界的種種頭銜和輝煌履歷都將成為虛空,任賢齊只有一個身份——知天命之年的達喀爾車手。在達喀爾拉力賽的賽場上,50歲的年齡稱不上絕對高齡,但在普通人看來,以這樣的年齡挑戰(zhàn)“死亡游戲”,這人八成是瘋了。
不瘋魔不成活,在某個領域登峰造級之人大都有股子瘋勁兒。“小齊哥”縱橫演藝界數(shù)十載,紅遍兩岸三地,生涯斬獲金錢名譽無數(shù),放著安穩(wěn)的日子不過,卻跑到南美洲的荒郊野外“玩命”。到底是怎樣一股力量驅使他來到達喀爾的賽道上,達喀爾的賽道到底有什么魔力?
達喀爾拉力賽由法國人澤利-薩賓始創(chuàng),是真正的“勇敢者的游戲”,在同類比賽中級別最高。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為艱苦甚至最為危險的拉力賽,始創(chuàng)至今,35年已經奪去67鮮活的人命。殞身者中,既有參賽選手也有場邊觀眾。在這場“死亡游戲”里,能順利完賽都是一種奢望,遑論奪冠?或許正是這種危險,才更能激發(fā)出人類迎難而上的原始沖動,這種沖動如求偶、進食、呼吸一樣理所當然。這是拉力賽愛好者的一次朝圣之旅,逐夢之旅,征服之旅。
除此之外,還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以摩托車組為例,一臺摩托車的完賽價格至少在100萬元,這還不算高昂的簽證、交通、住宿、保險、汽油、通訊等各種費用。與奧運會等賽事不同,大部分選手需要自掏腰包。換言之,這是一場費錢費命的比賽。在達喀爾,收入和支出嚴重不成正比,幾十在摩托車組奪冠,獎金也只有十幾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