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上)、圓圓(下)十七日交流熱絡,不時出現(xiàn)咬背的行為
N中新新華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連續(xù)2年洞房失敗。日前,“圓圓”開始有發(fā)情跡象,只可惜兩只大熊貓默契不夠且性經驗不足,洞房仍然失敗。除了自然交配,臺北動物園還為“圓圓”進行了人工授精,結果要等到7月中上旬才知曉。今年8歲半的“團團”(雄性)、“圓圓”(雌性)于2008年12月23日從四川移居臺北后,兩岸同胞一直關注,期盼它們“早生貴子”。
隔欄相會撒嬌
據(jù)臺北市動物園消息,“圓圓”14日開始有發(fā)情跡象,為了掌握大熊貓最佳自然繁殖時機,16日上午暫停大熊貓展示。當日早晨“團團”和“圓圓”再度隔欄相會15分鐘,兩只大熊貓相處較好,“圓圓”不斷向“團團”撒嬌、示好,“團團”想要一親芳澤的表現(xiàn)則越加明顯。
園方17日上午安排雙方今年“第一次親密接觸”,小兩口交流熱絡,“團團”“性致”顯然比前2年好,不時把“圓圓”撲倒在地,可惜默契仍不夠且性經驗不足,17日洞房仍然失敗。
兩度人工授精
臺北市動物園發(fā)言人趙明杰說,大熊貓的繁殖相當不容易,以自然交配完成傳宗接代的只占1/4,自然繁殖不成,就會施以人工授精。
據(jù)臺媒報道,臺北動物園分別于17日、18日兩天為圓圓進行了人工授精。趙明杰說,由于今年監(jiān)測“團團”的精子質量比往年好,今年“圓圓”相當有機會懷孕成功,而接下來,園方會持續(xù)觀察“圓圓”的身體狀況,包括監(jiān)測內分泌與行為的變化,如果以大熊貓平均懷孕期4個月計算,“圓圓”今年是否順利懷孕成功,要等到7月中上旬才會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