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去年10月訪問中國大陸,目前正在美國進行為期三周的訪問之旅,訂7日返臺。民進黨中執(zhí)委洪智坤昨日在臉書上表示,依他密切觀察謝長廷的美國行,因身為“知日派”的謝,先訪大陸、后訪美,拉出的戰(zhàn)略縱深,只能以“奇險”兩字形容。
他表示,謝的“奇險之路”會不會走得順遂?目前推論言之過早。不過,比起部分人士只會“坐談”原則與態(tài)度,謝長廷的行動力,顯然更有說服力。
據(jù)中評社報道,洪智坤說,去年10月份,謝長廷訪大陸之后,謝在中執(zhí)會前走到他面前和他說聲“感謝”,因為當時本土派媒體對于謝皆曰可殺,而從不被歸類“謝系”的他,寫了幾篇文章替他辯護。
他當場建議謝長廷說:“你去中國大陸,應該再去美國或日本,平衡是臺灣唯一的出路?!碑敃r謝停頓了片刻,然后笑笑說他會再規(guī)劃看看。
洪智坤表示,謝長廷“登陸”后,臺灣內部固然有些人對他口誅筆伐,但是也有些人藉此對他“捧殺”,穿鑿附會過度延伸成了“唯中國論”,如此的發(fā)展對于民進黨或謝長廷都不利。不過后來仔細想想,他覺得如此對謝的建議有些突兀,畢竟,“平衡外交”系于一人過于沈重、風險也太高。
他說,沒想到兩個月后,謝長廷真的去了美國。謝此行訪問了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東亞研究所,將兩岸關系納入東亞和平架構思考,以及其“兩岸兩部憲法”的主張,與學者交換意見。
洪智坤表示,這原本是整個民進黨必須分工承擔的工作,謝長廷走出“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紛擾,靠著“維新平臺”邊論邊行,不僅讓之前指控他“賣臺傾中”的人啞口無言,也讓攀附“唯中國論”的打手跌破眼鏡。謝長廷顯然不想被利用,而靠著“維新平臺”嘗試走出新價值的路徑,而這條路充滿驚奇與險峻,所以“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