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3日訊今年底,莆田將重現昔日的水鄉(xiāng)美景,西起木蘭陂引水閘,北至莆陽東路的“最美木蘭陂綠道”將亮相,通過生態(tài)、休閑、旅游、文化和宜居功能,提升城涵水稻沿河景觀休閑帶和水上旅游帶。記者昨日了解到,該工程計劃投資5000萬元,分三期建設,目前一期已完工,沿河將建8個文化景點,栽植觀賞價值高的水生植物,工程預計今年底竣工。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城港大道棠坡村路段,該段四五米寬的路面已鏟平,現在正在鋪設路沿石和種植綠化,綠道已現雛形。記者注意到,整段路原本就種植了大量荔枝樹,另一側又靠近水岸,尚在施工已是風景宜人。
城廂區(qū)住建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工程分三期施工,今年4月首期工程已動工,目前已完成投資1500萬元,主要涉及路面鏟平、打樁加固、慢道硬化和綠化等項目。
“沿線將聚集打造8個文化景點,分別為水利、名人、糖廠、教育、商貿、古湯和市井文化等。”市園林局規(guī)劃科工作人員介紹,木蘭陂綠道西起木蘭陂引水閘,經城港大道、勝利橋至莆陽東路,全長約5.5公里,沿線將對景觀空間結構、交通、歷史文化景點及配套設施做全面的規(guī)劃。
“這里擁有良好的綠化基礎,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成片的荔枝林帶,我們將借助河道兩側娛樂商業(yè)、城市公園及小區(qū),在此規(guī)劃形成一個以荔枝林為基底的特色濱水景觀帶。”該工程負責人徐先生說,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中,全部工程預計年底竣工。
市園林局規(guī)劃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沿岸綠道較長,不同路段特色不同,工人也將種植各具特色的綠化植被。在8個文化景點路段,將會鋪設一些觀賞價值高的各類花卉,陸地部分,將主要采用“喬灌草復合式立體綠化”的方式,多層次種植喬木和灌木;水陸交接處,配有垂掛性植物,如云南黃素馨、南美蟛蜞菊等;河道水體部分,采用生態(tài)浮床技術,栽植觀賞價值高的水生植物。(海都記者林養(yǎng)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