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8日訊三年一屆的福建省戲劇會演,已于11月下旬起在榕城如火如荼地舉行。來自全省的二十余個劇種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一展英姿,而代表莆仙戲劇種參演的《海神媽祖》,經過前期三個多月的緊張排練,日前,在莆仙大劇院隆重舉行首次演出,首演獲得了各界的好評。
《海神媽祖》劇照,舞臺場景美輪美奐
據了解,莆仙戲新編傳奇劇《海神媽祖》,演繹的是北宋初年莆田湄洲漁家女子林默娘從凡人到海神媽祖的故事。劇中,默娘深感海難的無情而發(fā)愿救助生民,上天感其善念,傳授預災示警、造福漁民的法力。焚屋引航,解危救難于海上風暴;伏機救親,父存兄亡致親人痛別;拒親明志,終身護航成慈名永著。展示了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形成以媽祖文化為核心的民間信俗。千百年來,通過海上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延伸,媽祖精神從東南沿海傳播到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地,媽祖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保護神”。
這部戲在舞臺設計上新穎別致,通過燈光明暗的轉換,便完成了主人公從少年時代向青年的轉換。第四場戲中,還設計了兩個表演區(qū),以表現林默娘元神出竅的場景,結合了電視劇的一些表現元素。
演員的裝束也體現了地方特色,如湄洲有梳媽祖帆髻的習俗等;此外,戲劇還將外國商船在湄洲貿易的史實表現在舞臺上,突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主題。
莆田知名劇評人士潘真進認為,劇中的林默娘躬行大愛的精神,在庇佑眾生的同時,更成為古往今來、五洲四洋的媽祖信仰,架起海上絲綢之路中外經濟與文化交流獨樹一幟的橋梁。這個戲不但是海神媽祖的成長傳奇劇,更凸顯了媽祖作為海上絲路保護女神的歷史意義,對于今天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和建設也具有現實意義。(海都記者 蔡學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