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7日訊 一起突如其來的車禍,讓16歲少年失去生命。孩子彌留之際,他的父母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決定,將兒子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這樣,我會感覺到他還活著”。
昨日,記者從浦城縣紅十字會獲悉,三名接受孩子器官移植的重癥患者,目前生命體征平穩(wěn),孩子的生命正如他父母期望的那樣,繼續(xù)延續(xù)著。
母親在病床上在《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名
孩子半路上突遭車禍
昨日,當記者撥通余全華的手機時,電話那端,這位44歲的父親泣不成聲。他家住浦城縣永興鎮(zhèn)銀場村,“靠在外面打工為生”。生活雖然過得不寬裕,但1999年1月,獨子余斌鑫的出生,帶給這個家庭很多的歡樂。
“孩子從小就非常懂事,從上小學開始,就經常拿獎狀回來,讓我們特別自豪。我們都是農民,真的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供他好好讀書。”余全華說,孩子在上初中時,還獲評縣里的三好學生。“他爺爺70多歲,長期癱瘓在床上,奶奶身體也不好。斌鑫放學回來,做完功課后就幫我們照顧爺爺、奶奶,鄰居們都羨慕說,我們有一個好孩子。”
余全華告訴記者,他常告訴孩子,“爸爸沒讀過什么書,就想你長大后,做一個能幫助別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去年,余斌鑫考上浦城一中,還成了班上的體育委員,而余全華的妻子也租住到城里,全心照顧著孩子。
2月10日一早,放寒假、剛滿16周歲的余斌鑫,和母親從村里步行到鎮(zhèn)上,準備去親戚家參加生日宴。當天上午9點多,余全華突然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說遇到車禍,母子倆都被送到當地縣醫(yī)院。
做出這決定 挖心般痛
余全華急忙趕到醫(yī)院,見到躺在病床上的妻子,“她右腳骨折,沒見到孩子,心里慌得很,感覺出大事了。”
這時,醫(yī)生告訴余全華,孩子的頭部受到重創(chuàng),正在手術搶救。“醫(yī)生做完手術出來后,說他們全力搶救了,可孩子已經腦死亡。”聽到消息,余全華癱倒在地,“孩子,怎么說沒有就沒有了。”
余全華和妻子抱頭痛哭,“這時我們就聽醫(yī)生講,孩子還能幫助生重病的人。”余全華講,這時他們得知了捐獻器官救人的事。“和孩子母親商量,孩子活著的時候,我們教他要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現(xiàn)在孩子要走了,他也一定希望能去救別人的命。”
余全華說,做出捐獻孩子器官的決定,“我們挖心般地痛,孩子只有16歲,實在舍不得他走,如果把他的器官捐獻出去,可以救更多的人,我會感覺到他還活著”。
手機摸出來又放回去,夫妻倆對望著,最終他們撥打了浦城縣紅十字會的電話。接到夫妻倆的電話后,當天傍晚6時,該縣紅十字會與省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取得了聯(lián)系,表達了余斌鑫父母的意愿。當晚11時30分,省里有關專家趕到了浦城縣。
余斌鑫(右)生前和母親合影
盡早處理好事故“對孩子有個交代”
2月11日零時50分,余全華和在病床上的妻子,忍著悲痛,用顫抖的手在《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并摁下了鮮紅的指印。在完成了評估、鑒定、見證等程序后,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為余斌鑫舉行了告別儀式。據了解,余斌鑫捐出的器官,被分別移植到廈門、漳州和莆田3位掙扎在死亡線上的重癥患者體內。
“爺爺、奶奶還不知道孩子出事了,我不知道該怎么和老人開口,怕他們承受不了打擊。”余全華說,妻子還在醫(yī)院里住院,他沒法打工,只好一邊照顧著妻子,一邊聯(lián)系當地警方,“希望交通事故盡早有一個結果”。
他講,妻子說當時和孩子走在浦城縣永興鎮(zhèn)825縣道的路邊,突然前方沖來一輛面包車,瞬間將母子撞倒,“交通事故處理完,我們才能對孩子有一個交代”。
在采訪中,余全華告訴記者,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也和他們講了,孩子的生命在3名重癥患者身上得到了延續(xù)。“希望他們健健康康地活下去,生活要開心快樂,因為我們以前一直希望孩子活得開心快樂。”
在網絡上,余斌鑫的同學們寫道:“為一個在我們身邊鮮活生命的逝去而哀悼,世事無常,逝者安息,一路走好,愿天堂沒有車輪。”(海都記者 侯希辰 通訊員 周興貴 王樹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