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巖城秋意漸濃,秋季進補拉開帷幕,我市不少市民也開始“貼秋膘”進行滋補養(yǎng)生。市區(qū)多家藥店各種滋補產品層出不窮,紛紛打出各種各樣的促銷宣傳,吸引消費者前往購買。對此,中醫(yī)專家提醒,秋季進補需謹慎,切勿盲目進補。“高麗參買一盒送一盒”、“燕窩買1克送1克”、“購物滿就送”……昨日,筆者走訪發(fā)現,不少藥店都打響了秋季進補的促銷旗號。
“秋季是最適宜進補的季節(jié),這不趕緊來買一些參茸和藥材回去燉湯。”昨日,在小溪路一家藥店購買補品的市民張阿姨說道,“剛好鹿茸和燕窩都在做特價,感覺挺劃算的,就分別買了一些回去?!睋摰甑陠T盧小姐介紹,進入秋季以來,藥店各種參茸補品和滋補藥材的銷量都不錯,“像這些紅棗、枸杞、黃芪等養(yǎng)生類的藥材銷量更是緊俏,加上促銷力度大,所以每天來購買的顧客都很多。”筆者采訪發(fā)現,除了這些滋補類藥材大受歡迎,一些禮盒裝的補品也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媽媽年齡比較大了,身體也不太好,所以打算趁著她生日買點補品孝敬她。”昨日,在中山路一家藥店購買禮盒裝補品的消費者王先生說道。
雖說秋季是傳統(tǒng)的進補季節(jié),只要調養(yǎng)生機,稍加滋補,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但是我市醫(yī)院中醫(yī)科的鄭永奎醫(yī)生提醒,秋季進補有講究,不可盲目進補,尤其忌諱“越貴越補”。
“很多人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越能補益身體,比如說人參價格高,又是補藥中的圣藥,所以很多人服用?!编嶀t(yī)生表示,但要注意的是,濫服人參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癥狀。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補品,因此不要憑補品價格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廉為滋補原則,防止以藥代食。其次,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因此,進補要適量。第三,雖說動物性食物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
“另外,有些人喜歡按個人口味,專好某一種食物補品,又從多年不變發(fā)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鄭醫(yī)生稱,因為藥物和食品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yǎng)平衡。尤其是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tǒng)地加以調理。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最后,鄭醫(yī)生建議,其實,藥補不如食補,“許多食物都具有食療作用,比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都是進補的佳品。那些昂貴的傳統(tǒng)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并不見得是最好的補品。而十分平常的紅薯、洋蔥等食材,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p>
(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