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幸福是有長度的,愛情也是有保質期的。”但龍巖武平縣桃溪鎮(zhèn)湘里村71歲的退休教師王有益幾十年如一日,精心侍候著癱瘓在床的妻子,用深情和愛意托起妻子坍塌的生命天空,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是“患難見真情”的真諦,譜寫了一曲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愛情之歌。
10月30日上午,筆者來到王有益家里時,老王正在家門口喂妻子吃飯,只見他一小勺一小勺把飯慢慢地送到妻子嘴里,動作是那么的小心,眼里寫滿了濃濃的愛意。老王說:“滿娣患有糖尿病,要少吃多餐,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王有益和妻子何滿娣于1968年結婚。那時,生活雖然清苦,但兩人相敬如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何滿娣命運多舛,1983年,她就患上了重度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兩年后又患上了闌尾炎;1994年,不幸摔傷了腰椎,同時還發(fā)生了小腦萎縮,導致手腳無法控制,癱瘓在床,并且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后來,又患上了糖尿病。
妻子癱瘓以后,王有益既要堅持在村里的小學教書,還要服侍癱瘓的妻子,承受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重壓,但他總是這樣安慰妻子:“我就是你的雙腿,不管你變成什么樣子,我都會陪你一起走!”
誓言和承諾是簡單的,但柴米油鹽、一炊一飯的生活卻是艱辛的。退休之前,每天早上,當別人還在睡夢中時,王有益就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起床后,他首先要燒火做飯,然后服侍妻子大小便,給妻子穿衣、洗臉、刷牙、吃飯。妻子吃飯很慢,要花很長時間。待妻子吃好后,才輪到自己吃飯,此時飯菜往往已冷,時間也到了該出門上課的時候了。侍候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癱瘓病人,需要極大的耐心和信心。幸好學校距家不遠,上午、下午的課間時間,他都要趕回家服侍妻子大小便,并給妻子喝開水。每晚,他都要給妻子擦洗身子、泡腳按摩,一直忙活到深夜。晚上睡覺時,老王至少要起床三四次給妻子翻身,并服侍妻子大小便。幾十年來,老王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好幾次妻子病情突然有變,差點離他而去,幸好及時送往醫(yī)院救治,把妻子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2003年,王有益提前幾年退休了,他更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侍候妻子上。為了讓妻子心情愉快,在天氣晴好時,他都要把妻子扶到家門口坐坐,曬曬太陽,有時用輪椅推著妻子到村子周圍散心。不論家里有多么困難,王有益始終不讓妻子受半點委屈。每年過年,老王自己身上舍不得花一分錢,卻要精心為妻子選購一套新衣服。妻子癱瘓30年來,老王幾乎沒有趕過集,走過親戚。妻子雖然不會說話,但多年的精心照顧,老王對妻子的心思早已了如指掌。只要妻子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他就知道妻子想什么,需要什么。
妻子患有糖尿病,王有益就買了有關糖尿病之類的書籍自學。“豆角、苦瓜、黃瓜等蔬菜含糖量少,所以,我常煮這些食物給妻子吃……”說起患糖尿病的妻子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老王說起來頭頭是道,他說,“妻子是我生命的另一半,我有義務照顧好她,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她過得快樂,盡可能地延長她的生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王有益以大山般的胸襟,將溫情和快樂傳遞給妻子。在王有益的精心照顧下,何滿娣現(xiàn)在不僅面色紅潤,而且身上一個褥瘡也沒有。鄰居王林招敬佩萬分地說:“王老師30多年如一日地照顧妻子,一次次把妻子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他對妻子的一片真情,很讓我們感動,是我們村民學習的好榜樣……”
王有益不但照顧妻子很耐心、很細心,而且還有一副熱心腸。近年來,他積極參與村里的文化、文物、農業(yè)以及祠堂文化等普查活動。同時,老王還寫得一手的好字,每當村民們有紅白喜事的時候,他都義務為村民們抄抄寫寫,在當?shù)叵碛休^高的威望,村民們對他很是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