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9日從省教育廳獲悉,《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體育工作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日前印發(fā),從保證體育活動時間、優(yōu)化教學質量、完善評價體系等12個維度發(fā)力,旨在深入貫徹教育強國、教育強省建設規(guī)劃綱要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在學生體育活動時間保障上,《措施》明確全省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2小時”可由體育課、課間活動和課后服務中的體育鍛煉等時間組成,各地結合實際指導學校“一校一案”制定實施細則。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積極推進每天開設1節(jié)體育課,當天無體育課的學生,課后需統(tǒng)籌安排不少于1小時的體育鍛煉;各中小學每天至少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課間活動時間延長至15分鐘,各學科教師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擠占學生課間活動時間,體育類活動課程作為課后服務基本必備的形式之一。
為提升體育課教學質量,《措施》提出按照“教會、勤練、常賽”要求,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教學模式,保證體育課合理的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同時,鼓勵探索走班制、大單元以及體育課與課外活動靈活貫通的教學模式,并通過加強省級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結果運用、強化體育教研及組織實施精品課程遴選推廣,推動教學質量提升。
師資配備方面,《措施》明確各地需結合實際,按小學不高于5∶1、初中不高于6∶1、高中不高于8∶1的班師比配備體育專任教師。針對體育課時增加可能導致的師資缺口,可通過轄區(qū)“走教”、返聘優(yōu)秀退休體育教師、引進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及退伍軍人等方式解決。支持高校與各地教育部門合作開展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實習、助教助訓。有條件地區(qū)可購買第三方服務滿足多樣化教學需求,同時要求制定體育教師培訓計劃,保障經(jīng)費并分層分類實施周期性體育教師全員培訓。
中考體育評價優(yōu)化是此次政策的重點?!洞胧访鞔_,2026年起中考體育與健康考試中,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考試調整為日常檢測,原中考分值調整至運動技能測試;籃球、足球、排球“三大球”抽考改為選考,由考生從三個項目中自選1項考試。調整后總分值40分不變,其中必考類15分(1000米/800米跑、200米游泳)、選考類9分(“三大球”)、抽選考類16分(50米跑、立定跳遠、1分鐘跳繩、引體向上/斜身引體、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1分鐘仰臥起坐)。具體實施細則由各設區(qū)市教育部門制定并報省教育廳備案。
此外,《措施》還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要求每所學校至少發(fā)展1項體育特色項目;各地中小學要把足球作為體育課教學內(nèi)容,并納入課后服務;鼓勵學校開發(fā)天臺、走廊、架空層、墻面、地面等空間建設“微運動場”,探索學校與社區(qū)體育場館、公共文體設施的合作共享機制;完善“省市縣校班”競賽體系,確保每個學生每學年至少參加1次校級以上體育競賽活動;加強學校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等急救設備配備,大力推動學校急救教育,強化師生應急救護培訓;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校領導、體育教師及班主任考核評價,納入學校辦學質量評估的重要內(nèi)容;推動運用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學校體育教學、訓練、評價與管理各環(huán)節(jié),探索構建學生體質健康數(shù)字檔案。 (記者 蔣豐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