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wǎng)-海峽都市報訊 周一到周五,他是麥當(dāng)勞的全職員工,一到周末,他就穿梭在大小脫胎漆器市場,訪收藏名家,會收藏之友。這是18歲的福州臺江少年楊樂平的生活。與那些為高考拼搏的同齡人不同,楊樂平說,離開學(xué)校后,收藏脫胎漆器是最大的樂事。
15歲初中畢業(yè)后,楊樂平離開了校園,工作閑暇之余,他迷上了收藏,從閩劇戲劇單、小人書,到陶器、脫胎漆器。其中,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zhèn)瓷器齊名的脫胎漆器是他的最愛。
手中的鴨子是楊樂平第一件脫胎漆器收藏品
拿到第一份工資,楊樂平“很不客氣”地買了只鴨子的脫胎漆器,這是他收藏的第一件藏品。那時,他下班經(jīng)過一個地攤,只輕輕掃了一眼,便相中這只“鴨子”,和攤主討價還價,花300多元買下。
看到心儀的脫胎漆器,楊樂平總心癢難耐,若不是囊中羞澀,他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一次,他經(jīng)過福州大飯店,遠遠地看到櫥窗里擺著一只花瓶脫胎漆器,他立馬奔進去,也不管人家是賣品還是展覽品,就叫來服務(wù)員,花了近半個月的工資買下。
現(xiàn)在,楊樂平每個月兩千多的工資,幾乎都花在脫胎漆器上。三年下來,他已收集了三千多件脫胎漆器,小到煙灰缸,大到兩米高的彌勒佛。
“福州現(xiàn)在收藏脫胎的人很少,每次和收藏友一起,大家互換,是最開心的。”周末時,楊樂平經(jīng)常會收藏界的前輩,向他們討教收藏知識。(陳鐘蘭 陳燕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