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剎海會館
在北京人的老話中,有一個十分流行的詞匯,叫做“爺”
當年,這個稱呼適用于前清王朝的八旗子弟們,這些提著鳥籠遛著馬,品著香茗哼著曲的“爺”們一度成為京城內(nèi)不可或缺的風景,同時,也是傳統(tǒng)語境里升平社會的一個微縮寫照。當年,爺”們出入的長街窄巷已然難尋舊時蹤影,而舊日的那些衣香鬟影現(xiàn)今已然隱身在豪宅深院,在每一場夜雨與觥籌交錯中曲意逢迎,成為沉沉京城中緩緩流出的一款景致。
那時候“爺”們流連的社交圈,在中國大轉(zhuǎn)型的當下,正悄然以另一個名字出現(xiàn),它叫做“會所”。這樣的地界兒,在北京,不是很多,卻也總有那么幾處影影綽綽地充斥在街頭巷尾的談資中。
大佬們來聚會
北京城的會所往往深得“低調(diào)”之意,天子腳下,官商林立之地,在中國傳統(tǒng)的政商圈子中,但凡能夠明白些道理的,都曉得低調(diào)的重要性。故此這些會所的主人大多深居簡出,很多人一干公事大多委托職業(yè)經(jīng)理人予以打理,而自己少為人前。當然,在龍盤虎踞之地能夠開得起一個低調(diào)的會所,其身家就頗值得考量。會所中雖不是夜夜笙歌,卻也是往來無白丁,這個圈子的話語體系,具有相當高的排他性,只接受圈子內(nèi)的人士。譬如坐落于北京寸土寸金的金寶街上之“北京香港馬會”,這個外觀極具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建筑并不是十分起眼至少在金寶街上鱗次櫛比的建筑中。
2007年,北京香港馬會會所拔地而起。當初,香港馬會高層注意到,中國內(nèi)地新一代的富裕階層,更加年輕,受過良好的教育,有海外生活經(jīng)驗,他們更注重對品質(zhì)的追求,強調(diào)和國際接軌。
據(jù)稱,會所的每一位前場接待人員都可以準確地叫出會員的名字,包括他們的家眷及子女也有同樣賓至如歸的禮遇。而每一位馬會會員,都會在到達會所后由專人打理好在北京的行程。
當然,不是有錢就能加入香港馬會會所。
馬會會員按評級分為賽馬會員、全費會員和公司會員,在其之上則是地位崇高的遴選會員。想要加入馬會,必須由一位遴選會員提名,并獲得另一位遴選會員附議,再列舉3位準備支持其加入馬會的會員,才可能被接納,而每位遴選會員每年只擁有1個推薦名額。這還不夠,馬會還需要調(diào)查申請者的背景資料及財務情況,只有通過這兩項調(diào)查,才有可能最終跨進馬會的門檻。況且,還要考慮馬會嚴格的名額限制。
據(jù)稱,當年香港馬會高層專程邀請曾經(jīng)參與故宮修繕彩繪的王仲杰出山,為會所設計了古時僅供皇帝起居寢宮的專屬檐廊彩繪,再配合殿宇頂上的9只吞脊獸,王仲杰曾經(jīng)感慨道“這樣的規(guī)格已是清朝時乾清宮的等級才能有的了。
從門前經(jīng)過,不要小瞧會所門前的騎士馭馬銅像,這個銅像是按照香港馬會辦公大樓門前的銅像原比例復制,當初會所特意聘請了原來的設計公司,在英國重新手工灌注了銅像,并經(jīng)過長期海路運輸?shù)诌_天津港,最終運至北京。
香港人經(jīng)常說,怎樣才算做進入上流社會?在半山有棟房子,在維港停著艘游艇,車庫里有輛勞斯萊斯,并且,還得是香港馬會的會員。香港馬會的會員從李嘉誠到國內(nèi)頂級富商,幾乎成為高端政商人士群體的代名詞。
不止香港馬會,北京很多地方都有著隱秘的身世,他們或是前朝王府,或是精心修剪的花園,里里外外都是內(nèi)斂與沉靜,提醒了來往于這些地方的人們這是一個屬于私有、隱秘的所在。
比如說,在北京西單路口,走走停停,若你用心,或許能找到傳說中的中國會所在。
這個外表沉靜的傳統(tǒng)風格院落常年四門緊閉,在正門上方的牌匾上書“北京中國會”之所以叫北京中國會,是因為該會所在香港等地還有同名機構。作為香港大亨興建的、被譽為京城四大會所之一的“中國會”之就這么安然沉穩(wěn)地坐落在黃金地標的位置,閑看花開花落,歲月游走。
當然了,正門通常是不開的,如果從側(cè)門進入,尚需要向門衛(wèi)出示預約信函,方得進入,進得門來,仍需專人引領才可到達目的地。五進院的空間,原是前清親王府邸,香港回歸的前一年,港商鄧永鏗在北京建起了中國會。而今,這座青磚灰瓦的建筑已然成為京城首屈一指的名流聚集之地?!半m然距繁華的西單只有咫尺之遙,卻保留了康熙二十四子府邸靜默而斑駁的原貌,讓人恍如回到當年皇家金盞玉碗的古意中?!边@是中國會在中國語境中被打上的烙印。
走進會所,但見極具中國傳統(tǒng)風格的院落自然起伏,恍然與外面的喧囂天地不復相通,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標準的五進院完整地再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追尋著洞簫伴奏的款款南音,穿過雕梁畫棟的回廊,在院落深處的一間殿堂里正在舉辦一場高端發(fā)布會,落座者盡是當今名流,期間意氣風發(fā),你來我往,觥籌交錯,伴隨著古樸的室內(nèi)裝飾與梁上吊下的宮燈,素妝的女子懷抱琵琶唱起千年以前的往事,令人恍然不知身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