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玉香今年42歲,2003年便跟著父親上門為老弱病殘的顧客理發(fā),從父親生病住院起,她又遵從父親的心愿獨自承擔起愛心接力的任務。從第一次上門理發(fā),到如今已經10個年頭了。
“人不能光圖錢,能讓人家說個好最重要!”
來玉香原來的理發(fā)店位于山東臨清市先鋒辦事處天橋街,后來在不遠處找了一間門頭房,重新開業(yè)。
父親來德俊在世的時候,是遠近聞名的理發(fā)師。他1953年學理發(fā),2009年1月去世,50多年里,一直堅持上門給老弱病殘的顧客理發(fā)。
來玉香原來是毛巾廠工人,廠子破產之后,2003年,她開始跟父親學習理發(fā)。父親去世之后,她接過父親手中的愛心接力棒,對那些老弱病殘者,不算計得失,不計較金錢,堅持上門服務,以方便別人為樂事,當地百姓有口皆碑。
“父親走的時候對俺說,人活著,不能光圖錢,夠吃夠喝就行,能讓人家說個好,最重要!”父親的話,來玉香牢記不忘,她說,“理個發(fā)看上去不算什么大事,但對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卻是困難的事。誰沒有老的時候?自己雖然耽擱一些時間,辛苦一點,但是能讓別人高興,俺心里也很高興?!?/P>
“給人家服務不丟人,不勞動才叫丟人!”
“需要上門理發(fā)的,都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有的幾十年都在俺這店里理發(fā),俺為他們服好務,大家伙兒都樂樂呵呵的,這日子才過得有勁兒呀!”很多時候,來玉香都來不及吃飯,收拾好工具直接到預約的老人家理發(fā)。
“父親在世時,將需要上門理發(fā)的顧客的名字、地址,記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還根據顧客要求,記著下次理發(fā)的時間,到期上門,人家都夸父親細心?,F在,顧客的電話我都存在手機里了。”來玉香說。
來玉香有個溫馨的家庭,唯一的女兒讀高中,好學上進;丈夫在一家羽毛球俱樂部當教練,兩口子琴瑟和鳴。女兒曾經認為媽媽給人理發(fā)、刮臉,不體面,勸她轉行,來玉香告訴女兒:“給人家服務,不丟人!不勞動才叫丟人!沒有一技之長才叫丟人!”現在,女兒很支持媽媽的工作,來玉香很欣慰。
“把理發(fā)這個小事干好,就成大事了!”
來玉香不僅從父親那里學到精湛的好手藝,更從父親身上學到誠信經營的好作風。在購買洗理用品上,來玉香都是多花錢買貨真價實的產品,從來不買價格低廉的偽劣產品。
憑著高超的手藝和細致入微的服務,找來玉香理發(fā)的越來越多,有的老顧客住院期間也會請來玉香到病房理發(fā),就連毗鄰的河北省臨西縣的老年人,也請來玉香上門理發(fā)。
兩年前,丈夫曾經勸說她在繁華的大街上賃個大門面,好好裝修裝修,憑著過硬的手藝,多掙些錢肯定沒問題。但是,一些老顧客,尤其是那些需要上門服務的行動不便的老人,都舍不得來玉香搬走。
說起街坊對她真摯的情感,來玉香很感動,她說:“理個發(fā)看似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鄉(xiāng)親們需要,把理發(fā)這個小事干好,能夠給鄉(xiāng)親們帶來便利,就成了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