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版《天然砂巖建筑板材》國家標準正式發(fā)布并實施。該標準精準聚焦采用粘貼法施工的建筑裝飾用天然砂巖板材,明確施工安裝后的板材不適用本標準,通過與現(xiàn)有規(guī)范的差異化定位,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天然砂巖板材的標準化體系。
據(jù)了解,石材建筑施工主要分為干掛法與粘貼法兩大方式。其中,干掛施工因安全性能要求高,一直遵循GB/T32834—2016《干掛飾面石材》標準,該標準已涵蓋高要求砂巖板材。新版《天然砂巖建筑板材》標準則專門劃定粘貼施工范疇,與GB/T32834形成互補、無重復覆蓋,重點適用于地面、樓梯、踢腳線及室外地面等工程的粘貼施工場景,同時將24米以下墻面粘貼施工的砂巖石材納入規(guī)范范圍,為低高度墻面砂巖裝飾提供了明確的標準依據(jù)。
在石材分類體系上,新版標準進行了針對性調整與完善。一方面,考慮到石英巖品種有限,且新版GB/T13890已將其歸入花崗石類別,本次標準在礦物分類中刪除了石英巖類別,避免分類交叉重疊;另一方面,針對市場中常見的黑色帶孔洞石材(俗稱“黑洞石”),經檢測其各項性能符合砂巖類別特征,標準新增“凝灰?guī)r”作為砂巖分類之一,與保留的雜砂巖、石英砂巖共同構成三大砂巖類別。為提升分類標識的便捷性,標準還新增類別代碼,以砂巖種類首字母“Q”為基礎,分別搭配漢語拼音首字母“Z”“S”“N”,形成兩位字母的種類代號,便于行業(yè)快速識別與應用。
此外,新版標準結合實際施工場景與行業(yè)習慣,對產品分類及等級劃分進行優(yōu)化。在形狀分類中,鑒于弧面板多用于柱面裝飾且基本采用干掛法施工,不在本標準適用范疇,故刪除弧面板分類;在等級分類上,取消原有“優(yōu)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的表述,保留“A級、B級、C級”分類方式,更貼合當前行業(yè)的實際分類習慣,減少標準執(zhí)行中的認知偏差。
據(jù)悉,國家標準《天然砂巖建筑板材》由全國石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460)歸口管理,主管部門為中國建筑材料聯(lián)合會,確保標準制定與行業(yè)發(fā)展需求緊密銜接。中材人工晶體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材協(xié)會、環(huán)球石材(福建)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承擔主要起草工作,周俊興、鐘文波、蘇健等行業(yè)專家參與標準編制,為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與前瞻性提供了有力支撐。(記者 蔡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