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省考古隊隊員正在對發(fā)掘出的南坑窯瓷進行研究。
近日,記者從市博物館獲悉,該館目前正與有相應古遺址保護資質的單位進行洽談,開展東田鎮(zhèn)古窯群規(guī)劃保護工作。
據了解,東田鎮(zhèn)的古窯群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是閩南地區(qū)迄今發(fā)現(xiàn)保存最為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古窯群。相傳,鼎盛時期,古窯群有多達29口瓷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考察點之一,南坑瓷窯出產的瓷器曾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
近日,記者經多方走訪,探尋到了東田南坑窯址的背后故事。
湖南名匠南遷福建
在東田南坑燒瓷
位于南安市西南部的東田窯址——南坑窯址和寮仔窯址,均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坑窯址分布于東田鎮(zhèn)南坑村的槍仔嶺、崙坪壙、格仔口等20處山坡上。寮仔窯址位于東田鎮(zhèn)藍溪村大仁內自然村的寮仔山。
近日,記者在南坑村內的山頭上看到,山頭雜草叢生,大量瓷器碎片散落在山路上,碎瓷堆在延綿數(shù)公里的山坡上隨處可見。其中的幾處,由于近年來開荒拓路,燒制瓷器的窯口暴露在外。
說起南坑古窯,必須從南川宮說起。南川宮位于東田鎮(zhèn)南坑村加冬井自然村,供奉南岳君“崇黑虎”,始建于唐末五代時期,系泉州五岳圣地之一。
“宋元時,湖南燒瓷名匠南遷福建,在此燒瓷開發(fā),帶來一尊‘武安尊王’進宮供奉?!蹦峡哟妩h支部書記呂自福告訴記者,當時南川宮周圍瓷業(yè)發(fā)達,相傳曾燒出名瓷“琉璃碗”進貢朝廷。
“南坑窯址從北宋開始修建,大約到元朝時,開始走下坡路,到元末明清差不多結束?!蹦习彩胁┪镳^館長楊小川說,根據推測,窯群走向沒落,跟時代發(fā)展以及明朝后期實行“海禁”的政治環(huán)境有關。
關于南坑古窯群廢燒的原因,在南坑村一直流傳著“匠師封窯逃亡”的故事。南坑村村民林千義介紹,有一年,匠師們燒制出三窯進獻給皇上?;实垡娏私硯焸兎钌系拇赏?,龍顏大悅,當場下旨重賞了這些匠師,并命匠師們把剩余的瓷碗也全部獻給朝廷。匠師們領旨回到窯場后,把三口窯內所有的瓷器取出來仔細查驗,卻大驚失色,原來這些剩下的瓷器雖然做工也很精良,但是相比已經進貢的那批貨,還是有所不如。
“如果讓皇上知道這個情況,匠師們便犯下欺君大罪。匠師們一商議,決定將三口窯連同里面所有瓷器用土封起來,深埋在地底,然后連夜舉族逃難。從此,南坑窯址就沒落了?!绷智Яx說。
據了解,南川宮周圍有宋、元、明、清古窯址20余處,堆積范圍連綿數(shù)里,堆積厚度1至5米左右。其中宋、元窯址居多,少數(shù)延續(xù)至明、清。所產青瓷、白瓷、青白瓷釉色晶瑩潤澤,釉層均勻渾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潮聲 | 永春白鶴拳:展翅翱翔五洲四海2025-11-2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