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種角度看的話,電影《悟空傳》沒有必要完全按小說的節(jié)奏來,因為那樣會使劇情線索更亂、人物行為更難說清。電影要做的是取舍,將孫悟空的故事放到絕對主線的位置,以突出人物與命運作斗爭的精神,在這點上,電影成功地突出了小說精神。
郭子健導演的風格從《西游·降魔篇》里就可看出,他擅長暗黑風格與現(xiàn)代特效的結合,《西游·降魔篇》最后孫悟空變成大猩猩與如來決斗和《悟空傳》中孫悟空大戰(zhàn)無上天尊的場景如出一轍,日本漫畫式的熱血和格斗,融入了西游的血液里,讓原本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西游記》變成了熱血之作。
所以,原著與非原著黨對《悟空傳》的觀感會非常不一樣,原著黨始終抱著一種檢驗原著的心態(tài),看到的必定是失望的場場打斗和動作特效;非原著黨是以更開放更放松的心態(tài)去觀看,看到華麗的金箍棒、緊張刺激的打斗以及波云詭譎的特效,反而是一種驚喜,這樣的工業(yè)水準在國內市場還是很少見的。
編劇、原著作者今何在也坦言,“我也不希望這個電影就是把小說翻拍,那樣做出來是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改變的,每個人都可以把他心里對西游的想法,對孫悟空的想法,對這些人的想法放進來,這樣他會是一個永遠變化的永遠會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