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電影《岡仁波齊》導演張楊和制作團隊的一些成員在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了一張電影海報,上面寫著這樣一行字:“公映15日,票房累計6656萬元,6656是岡仁波齊的海拔高度,感謝同行的220萬人和我們一道在電影院轉(zhuǎn)山。”
最近,西藏題材電影《岡仁波齊》引起廣泛關(guān)注。一位公司白領(lǐng)說:“在商業(yè)大片扎堆兒的電影院中,《岡仁波齊》猶如一道清流,看完這個電影我沒有哭,也沒有叫,但整個人都變得安靜下來了。”
《岡仁波齊》的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在藏歷馬年,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fā),磕頭2500公里去岡仁波齊朝圣的故事。同行的人當中,包括一個即將臨盆的孕婦,一個家徒四壁的酗酒屠夫,一個身患殘疾的少年,一對蓋房子遭遇家人死傷的中年夫婦以及他們的9歲女兒……一行11人,一段不平凡的朝圣路途,他們只是朝著既定的目標走著,走著。
“我這部片子是電影,不是紀錄片,我是以電影的操作方式、電影的拍法去拍的。”張楊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面色黝黑的張楊戴著藏族帽子,留著長發(fā),手上纏繞著珠串。
10多年前,張楊就表達過想要拍攝藏地題材影片的愿望。直到2013年年底,張楊才正式開拍《岡仁波齊》這樣一部純粹展現(xiàn)藏族文化的影片。
張楊說:“夢一直在那里,但之前客觀條件不具備。膠片時代,投資成本比較高,燈光亮度等要求也比較高。我們這個拍攝方式工期比較長,因此必須壓縮團隊,必須把制作成本壓下來。”
《岡仁波齊》的拍攝方法跟常規(guī)電影不太一樣,所謂的演員只是在用心表演他們自己,而不用去表演任何人。“9個多月,我把成本花在時間上,制作團隊壓縮得很精煉。”張楊說。
有的觀眾感覺《岡仁波齊》“不好看”,沒有視覺奇觀的特效,沒有宏偉闊大的場面,沒有又帥又悲情、扮相美麗精致的青年男女,沒有延展的劇情沖擊,也沒有渲染情緒的配音旁白……《岡仁波齊》太樸素了,樸素得讓人忘記它是一部用紀錄片手法拍的故事片,不由自主地把它當成紀錄片。
一位觀眾說:“在電影過半的時候,我在等著電影里會出現(xiàn)點什么意料之外的故事。”比如,當看到醉漢摔倒在雪地里,想著他可能不會再站起來了;當看到朝圣路上遇到暴風雪,想著這群人必會度過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當看到朝圣路上車來車往,想著也許下一秒鐘,會有慘烈的一幕。尤其是看到青春期的藏族少年和拉薩城里的洗發(fā)小妹相遇,心里想著肯定會留下一段風花雪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