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于2002年初的中篇小說《淡綠色的月亮》,靈感即來源于須一瓜采訪中遇到的一個真實案件:當時有一個下夜班的女子,被兩個歹徒尾隨入室,她機智地與兩個歹徒斗智斗勇,天快亮時終于逮到機會,把自己反鎖在臥室,并推窗大聲呼救。新聞稿中要呈現(xiàn)的是小女子如何英勇沉著,要寫的是表揚類通訊報道。但在采訪途中,須一瓜的寫作靈感被觸發(fā),她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畫面:如果案發(fā)時不是小女子一人,而是夫妻二人……這一轉(zhuǎn)念,讓小說《淡綠色的月亮》有了最初的創(chuàng)作線索。
須一瓜介紹說:“小說是通過一個小家庭來檢驗安全感及其期待狀態(tài),所以,男女兩性便被擱置在比較典型的情境下。這種情景設置,可能特別容易引起女性讀者的共鳴。她們會有代入感,她們自然要追問:男人,你為什么不反抗?實際上,從讀者的反饋上看,我感覺,很多男性也在備受折磨中產(chǎn)生了共鳴。”
2015年,根據(jù)須一瓜的長篇小說《太陽黑子》改編的《烈日灼心》上映。2017年3月10日,《夜色撩人》上映,雖然上映時間在后,但據(jù)須一瓜介紹,“月亮”要比“太陽”觸電早:“其實,當年追尋《淡綠色的月亮》的電影人不比《太陽黑子》少,還差點去了臺灣。但夏鋼導演對它十年執(zhí)念,矢志不移,很令我感動。他是一個有深厚人文情懷的藝術(shù)家,有品位有格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