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年前的概念到如今包子餃子闖世界的《吃貨宇宙》,陳廖宇闡述了故事結(jié)構(gòu)的演變和推進。“一部電影就和人一樣,首先三觀要正確。比如我們討論這些食品角色之間會有什么矛盾點,如果從健康、不健康,或者東方、西方,還是傳統(tǒng)、現(xiàn)代等這些概念中制造矛盾點都站不住腳。食物各有不同:外形、味道、氣味不同,制作過程也不同,但是各自都有存在的價值。如果把食物都換成人,也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大家各不相同,但是生存的價值是一樣的,擁有幸福的權(quán)力也是平等的。而與之相反我們就可以找到一個矛盾點,那就是對成功、正確和完美只有一個衡量標準,這種單一標準的概念和多元的寬容之間存在著矛盾,這是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理解和認可的。”
《吃貨宇宙》設(shè)計圖
據(jù)了解,《吃貨宇宙》的兩位主角,名叫一毛錢的餃子實際上描述的是一個人如何認識和接納自己,她的腦子里被裝進一枚鋼镚兒之后,有人就認為她跟大家不一樣了,而且這個不一樣帶來的更多是困擾,于是她變得不愿意接納自己,很想改變自己;男主角包墩墩的設(shè)定,對應(yīng)的則是這個時代里的那些心態(tài)平和的人——他們沒有什么大道理,也沒有什么大夢想,信奉天上不會掉餡餅。包子是一個能夠接受自己的角色,他從不抱怨,并成為餃子這個角色的一面鏡子。
《吃貨宇宙》設(shè)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