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行業(yè)一直把“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掛在嘴邊,但是能真正做到顧客至上的企業(yè)卻鳳毛麟角。店大欺客、坐地起價、質量堪憂等行業(yè)亂象可能很多消費者都遇到過,那么維護消費者權益就變得尤為的重要。而3.15就變成了消費者維權時手中的利劍,每年這個時候很多“黑心廠商”都應有曝光。
據2017年第一周的投訴報告顯示,電子類產品共收到投訴233例。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智能手機已經變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場的快速增長也使得手機消費糾紛居高不下。越龐大的用戶群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質量問題、售后維修,甚至是假冒、翻新機等問題也頻繁發(fā)生。
中國質量萬里行電子產品投訴量數據
其中被消費者投訴最多的無非還是質量、售后、造假等。面對手機龐大的出貨量,任何廠商都無法保證每臺手機質量都是完美無瑕的,如果在出現(xiàn)問題能夠第一時間為消費者解決,相信很多消費者都能夠欣然接受??赏行r候卻事與愿違,出現(xiàn)問題解決慢就不說了,更差勁的有些廠商會找各種借口不予以賠償。
而造假、翻新的問題主要存在于第三方平臺或者線下不正規(guī)門店,通過技術手段,或是替換硬件,或者修改參數,故意誤導消費者,以此達到牟利的效果。網購確實方便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但是遇到各種問題的幾率也更大。就好像最近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曾表示“市面上賣的小米手機中,有30%-40%都是假的”。廠家、經銷商、平臺,到底是誰在不斷忽悠消費者,希望有關部門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
手機行業(yè)亂象叢生,品質更是參差不齊,在帶給用戶諸多便利、快樂消磨時光的同時,假貨、售后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往往令消費者稍有不慎便惹來一身煩惱。那么,如何避免上述出現(xiàn)的幾個問題,如何在手機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更好的維護自身權益就成了重中之重。
每年3.15都會曝光各種問題,但是俗話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又會漸漸“浮出水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哎,沒辦法只好我們消費者自己長個心眼了。如果你想要買一款手機,首先一定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正牌手機,雜牌手機由于偷工減料,往往會導致手機問題多,使用體驗差等,更有甚者會威脅到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
其次,在正規(guī)渠道購買手機后,一定要把發(fā)票、保修卡等收好,這將會是在手機出現(xiàn)問題后,保修甚至是維權的重要憑證。最后,通過第三方購買手機一定要謹慎,某寶是假貨的重災區(qū),路邊小店不要買,切記不要貪圖便宜因小失大。
當手機在“三包”期間內出現(xiàn)問題了,一定要去指定的維修點修手機,不要隨便找地方維修,一旦通過第三方維修過的手機,修好了就不說了,如果沒修好再去指定維修點的話,會被認為私自拆機而拒絕包修。為了避免日后的麻煩大家還是去指定維修點更為穩(wěn)妥。
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什么是“包修期”,什么又是“保修期”。所謂“包修期”一般就是修理、更換、退貨的有效期,在這個期間內,廠商將免費為消費者維修商品。而“保修期”則是因廠家而異,不同的廠商維修期也不相同,期限內維修商品可以收取零件成本費,但不能收取維修費用。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保修期”消費者要特別注意其中的免責條款。
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信息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由于操作系統(tǒng)的開放性導致誰都可以開發(fā)應用,都可以在你的手機上安裝軟件,讀取你的通信錄,用戶信息被泄露在所難免。隨著工信部的政策出臺后,在工信部的政策出臺之后,預裝軟件不可卸載的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表面上看似沒有垃圾軟件了,但是你能確定盜取用戶信息的軟件就不在后臺運行了么?沒準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泄露你的私人信息。
很多廠商都在主打安全,但是很多手機都是噱頭大于實際,過度的虛假宣傳讓用戶感到迷茫,這也從側面表現(xiàn)出了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商家為了吸引用戶,不得不采取一些夸大的宣傳手法,還有肯能是在這種宣傳層面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導致廠商有恃無恐。
作為消費者們一定不要被過多的噱頭蒙蔽了雙眼,不懂的時候就多問問,現(xiàn)在網絡這么發(fā)達。為了減少個人泄露的幾率,我們盡量少在外面連接公共WiFi,更不要在公共WiFi下隨意使用手機支付,避免支付密碼泄露。還有就是不明來歷的軟件見諒不要下載安裝,別等到哪天后臺偷跑流量、偷偷扣費,這會讓你欲哭無淚。
現(xiàn)在各行業(yè)的亂象并不應該在每年3.15的時候才會被提及然后就不了了之,相應的部門應該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而不是走走過場而已,3.15應該是對品牌以及商家的時刻監(jiān)督,是對產品從制造到后續(xù)一系列服務的負責態(tài)度。雖然現(xiàn)在很多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都提高了,但是其中不乏維權無果的存在,一方面是沒有經驗,另一方面是怕麻煩,沒有便捷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通道。每年都是這樣的話,那么弱勢群體的地位根本不會得到改善,無良商家更會變本加厲。(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