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渡海觀音”牽出一段藏家傳奇
“老師,這尊觀音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我姑姑家就有這樣的觀音呢!”工作人員準備了十幾塊泉州海外交通歷史展板,展板中,一幅瓷雕的照片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牙白色的觀音塑像,雙手藏袖,一足踏蓮花,一足踏海浪。這是海交館的鎮(zhèn)館之寶——“渡海觀音”。這尊瓷雕看起來嶄新,其實背后大有淵源。它是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代表作,國家一級文物。何朝宗生于中國陶瓷名城德化,自幼拜當?shù)厮嚾藶閹?,風格自成一派,他的現(xiàn)存真跡僅約40尊,背后留款的更是稀少,因此價值連城。
黃皓婧告訴孩子們一段藏家傳奇:如此珍貴的“渡海觀音”,竟然曾被埋于廚房地下。
上世紀50年代初,“渡海觀音”由最后一任私人藏家泉州人李春禧珍藏,而李春禧是從老師陳家楫那里買來的。陳家楫是一位中學美術老師,因故想要割愛,李春禧一下子就動心了。為了買下它,又覺得不方便直接向老師開口,他借由中間人,以800銀元購得,因此還一度經(jīng)濟拮據(jù)。怕外人知道,李春禧將觀音藏在廚房地下,連家人都不知情。當時曾有人想以1000美金買他的觀音,他都不肯答應。
李春禧出身華僑之家,祖父李功藏是曾經(jīng)捐資重修泮宮牌樓的印尼華僑。后來,他將“渡海觀音”捐給國家。“渡海觀音”開始由泉州文物管理委員會收藏,最終移交泉州海交館。
□校長寄語
晉江市潘湖小學校長陳興鳳:很高興看到孩子們報名海都報的小記者,希望小記者們能努力做到“四多”:多讀書,掌握更多知識及生活經(jīng)驗,才能開闊視野;多積累,平時要觀察身邊的事物,多體驗生活,下筆才有內(nèi)容;多實踐,知識要應用于實踐,才有真正的感悟;多思考,很多事情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小記者們要通過多思考,深入事物的內(nèi)部,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