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說
父母應該“講情講愛”少“講理”
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張純告訴記者,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對其人格形成產(chǎn)生關鍵作用。在此過程中,如果違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比如家長的過多“說教”會“催熟”孩子,讓他們過早褪去天真,失去了快樂,長大后會出現(xiàn)一些反常行為。”
比如11歲時,鄭爽被父母從沈陽送到成都去學習舞蹈,16歲時被媽媽帶到北電參加藝考,成為當時班上年級最小的一位。在早前關于鄭爽的紀錄片里,當被問及為什么會讓女兒報那么多興趣班時,鄭爽的媽媽表示,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張純說,漂亮的鄭爽選擇減肥、整容,這些都是自我評價機制出了問題的表現(xiàn)。“為了父母的高要求而委屈自己,產(chǎn)生了自卑、焦慮、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問題。其實,避免‘催熟’,父母就要跟孩子‘講情講愛’,少‘講理’。”
張純在采訪中也提到,社會環(huán)境也會抑制孩子的成長,最終產(chǎn)生變異。娛樂圈的孩子更為特殊的是,由于粉絲希望他們擁有自己沒有卻渴望有的特質(zhì),所以有了“光環(huán)效應”。在“美化”他們的同時,也會放大他們的缺陷。但不論是粉絲的“捧殺”還是父母的“寄托”,最終都導致娛樂圈的“大齡兒童”無法真正放飛自我。
張純說,明星由此不得不謹言慎行,不斷滿足他人的期許。“也希望對于小童星,從家庭到全社會不應該人為干涉,否則會導致他們少年老成,不利于其人格養(yǎng)成。”(揚子晚報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