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御酒釋“女賊”
宋朝東京汴梁的元宵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繁華熱鬧的,張燈時間由唐朝的三夜延長至五夜,華燈溢彩,焰火騰空,鑼鼓聲聲,鞭炮齊鳴,御街兩旁上演雜耍百戲,少女載歌載舞?!稏|京夢華錄》描寫了宣和年間東京萬人空巷慶元宵的盛況:“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diào)弦于茶坊酒肆。”不僅如此,宋朝君主還登上宣德門樓觀看花燈,與百姓同樂,共賞元宵,皇室還在皇城端門前擺出御酒,叫“金甌酒”,無論是男女老少,還是富貴貧賤,都能到端門下仰窺圣顏,受賜御酒一杯。開封府尹要出來會見民眾,隨從跟在后面,背著一個大布袋,里面裝的都是零錢,每遇到在京城做生意的商販,便給他們派錢,每人數(shù)十文,祝他們新年生意興隆。叫做“買市”。
《宣和遺事》記載了一件趣事:一女子盡情地游覽了京城萬紫千紅的花燈后,已是深夜時分,見端門前擺著“金甌酒”,不禁酒性大發(fā),端起一大杯一飲而盡。飲酒后,竟順手牽羊?qū)⒔鹁票M了懷里,想偷走。被正在巡邏的禁軍衛(wèi)士發(fā)現(xiàn),一把抓住押到徽宗面前,徽宗問她為什么要偷東西。這女子從容不迫,鎮(zhèn)定自若,當著皇帝的面背誦《鷓鴣天》詞一首:“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憑。”徽宗聽后大喜,說道:“此金杯就贈送給你了。”并命令衛(wèi)士將女子送回家中。
“燈火闌珊處”的悲壯之情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一詞中的詩句,語言含蓄婉轉(zhuǎn),余味無窮,詩人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到的他是誰呢?這就要從辛棄疾的人生軌跡尋求答案。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抗金將領(lǐng),有“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出生于金人占領(lǐng)下的山東濟南,親眼目睹了漢人在金人統(tǒng)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辛棄疾是一個典型的山東大漢,為人豪爽大度,講義氣,好結(jié)交豪杰,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金主完顏亮死后,中原豪杰紛紛起義。耿京在山東聚集人馬,號稱天平節(jié)度使。辛棄疾投奔耿京,常勸耿京南歸臣屬于南宋。1162年,耿京命令辛棄疾帶奏表歸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南京)勞軍,聞訊大喜,當即召見,授他承務(wù)郎天平節(jié)度使掌書記的官職,同時用節(jié)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lǐng)50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過人的膽略和果敢勇猛,朝廷非常欣賞,23歲的他被任命為江陰簽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