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菜
為什么學?給孩子動手機會
小懿就讀的幼兒園副園長萬力說,幼兒園之所以開辟這個生活區(qū),是想讓孩子們從生活小事做起,學會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其實孩子的特性就是很喜歡動手,但生活中家長卻剝奪了孩子的動手機會。無論是合作做手工,還是合伙做菜,都可以讓他們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
劉老師說,一開始老師也感到有壓力,那么多小朋友,萬一傷著了怎么辦?有些孩子一開始也會害怕,正因為他們怕,老師就引導他們認識到刀子危險在哪里,應(yīng)該如何正確使用。
家長怎么想?從憤怒到驚喜
家長史女士說,第一次聽說孩子在幼兒園里學做飯,有些憤怒。“太過分了,當時我兒子還不到3歲,傷著了怎么辦?”劉老師也說,一開始幾乎所有家長都反對,即便小朋友用的是塑料刀具。
然而,當兒子四歲多時一次在家里自己動手做出一個漢堡包時,史女士說她是“又驚又喜”,“4歲多孩子會做這些,好像不太正常???”。
兒子進廚房后,自己系上圍裙,因為不夠家里的灶臺高,兒子站上小板凳,熟練地洗菜,嫻熟地拎刀,把西紅柿、午餐肉切片后再一層層按順序羅列在面包中夾緊,做成漢堡包,自己默默吃完,吃完后收拾餐具。“這個過程的確令我驚喜,我看著他操作完整過程,從做到吃,最后洗刷干凈,我久久不能平靜,心中非常感動”。
現(xiàn)在雖然兒子還不到6歲,但在家里也經(jīng)常幫媽媽做些家務(wù),澆花,洗碗,這些事兒子都愛干。“我想如果不是在幼兒園里老師教了他們這些,任何一個家長,都不太舍得離那么小的孩子去做家務(wù)”。
史女士說,原本以為,老師平時發(fā)的幼兒園做飯的相片,只是一個應(yīng)景的事情,但是當看到自己的孩子真的在家里自己動手做,她的想法就完全改變了。史女士說,通過孩子學會自己做飯這件事,她認識到孩子遠遠比父母想象中“更堅強,更聰明,更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