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肢手術
植入40厘米假體“嗯,我也算是鋼鐵人了”
把蒙欣的褲子從下往上卷起,寬約一厘米的疤痕如同一條蜈蚣,從左腿腳踝盤繞到膝蓋,再蜿蜒至大腿,暗紅色的新肉已經(jīng)長出,輕輕按下去,觸感鐵硬。
在去年底的腫瘤切除手術中,蒙欣的左腿,被植入長約40厘米的骨腫瘤假體。這種專門針對骨腫瘤患者設計的合金假體,將代替原本的骨骼,伴隨蒙欣行走在未來的人生中。
統(tǒng)計顯示,骨腫瘤在人群中發(fā)病率約為0.01%。其中,良性占50%,惡性占40%,腫瘤樣病變占10%左右。襲中蒙欣的惡性骨腫瘤,多發(fā)生于10~20歲生長發(fā)育期的青少年,惡性度高,病死率和致殘率高。
盡管惡性骨腫瘤的發(fā)病率占兒童惡性腫瘤的5%,數(shù)據(jù)相對較低。但對于一個家庭而言,一旦被擊中,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最開始,有醫(yī)生建議截肢,從大腿開始的整條左腿。但李菊芳想為孩子保住腿。這個原本只在縣城賓館做服務員的母親,在最短時間內(nèi)瘋狂搜集了惡性骨腫瘤的各類信息,她想在這場和癌細胞的博弈中,盡可能多地留下希望,“頭發(fā)沒了可以再長,但是她自己的左腿,她開朗樂觀的心,是我拼了命也想保下來的。”
最終,蒙欣的治療方案被確定為術前化療、保肢手術、植入人工腫瘤假體、以及術后化療。
2016年9月,在成都夏天的尾巴上,蒙欣開始第一次化療。她忍過全身疼痛和嘔吐,克服食欲下降和恐懼,卻終在自己長及腰間的辮子被剪成短發(fā),成為光頭的那天,她流下了眼淚。
2016年12月21日,在全城歡喜熱鬧的圣誕氛圍中,蒙欣結束兩個療程的化療,被推進手術室。從下午1點到晚上7點,蒙欣保住左肢,被植入40厘米假體。
“那我現(xiàn)在的腿,還是以前的腿嗎?”摸著自己像又不像的左腿,蒙欣有點疑惑,轉而又被自己逗笑,“嗯,那我也算是鋼鐵人了。”
夢想不墜
想當幼兒園老師“左腿不動,還是能唱歌拍視頻嘛”
就在蒙欣手術時,54歲的李菊芳鉆進衛(wèi)生間,她將左腳抬起,結果身體迅速失去平衡,趔趔趄趄,趕緊伸手扶住門把。這位母親試圖體驗,如果像女兒一樣,將永遠無法擁有正常的左腿,生活將受到多大影響,“像她小時候一樣,陪著她學習站立和走路。”
事實上,孩子比父母想象中要堅強。
生病前,蒙欣是個不想長大的孩子,她從小學習舞蹈,想做幼兒園老師,能每天帶著“豆苗苗”們唱唱笑笑。在她心中,那是將自己的童年在無限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