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耿立君 閆閣)一個人,用一個背包,一個水杯,一輛單車,一部手機開啟了“鄭北騎”之行。10月8日,鄭州大學(xué)機械工程學(xué)院大二學(xué)生司平云騎行共享單車到達北京,這場歷時8天,窮游7所城市,騎行1300里的故事刷屏了朋友圈。
圖為司平云抵達北京在天安門前合影。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司平云在騎行前就規(guī)劃好自己的路線,所需裝備,行車路線等。從河南新鄉(xiāng)到北京,中途經(jīng)過鶴壁、安陽、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最后到達目的地北京。在騎行的過程中,每一天都會對自己的騎行做一個總結(jié),不時的更新空間動態(tài),以此來紀念自己的騎行時光,并給自己的這次騎行命名為“鄭北騎”。
說起此次騎行的原因,司平云說:“因為喜歡,想去感受各地的人和事,就是這樣。”司平云認為,十八九歲的年紀本來就是追夢的年紀。騎車旅途中,看過的風(fēng)景反而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路上遇見的那些人、發(fā)生的那些事,還有當(dāng)?shù)氐拿耧L(fēng),民俗都是很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
熱愛運動的司平云輪滑、跑步、籃球樣樣不落。他還參加過今年3月份的鄭州馬拉松比賽。2016年8月,剛?cè)雽W(xué)的他憑著1米88的身高有幸成為鄭州大學(xué)國旗護衛(wèi)隊隊員。日常與紅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讓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顆“想去首都北京看一看”的種子。
圖為司平云在騎行的路上。受訪者供圖
司平云說:“10月1日,同學(xué)們都在忙著回家,只有我一心要去遠方,而且是挑選某種特別的方式。”從河南新鄉(xiāng)出發(fā)到河南鶴壁時,由于路途過遠,共享單車有了一定的損壞,他聯(lián)系客服報修后又換了一輛繼續(xù)騎行。
“河南天天下雨,淋雨很難受,對身體不好。當(dāng)時就想著能不能等我騎出了河南再下?哪怕我剛到河北也行?。〉亲詈笠仓荒苷J命地給自己鼓勁加油。”當(dāng)問及騎行中最大的困難時,他笑著對記者說。
10月3日,單車騎行到河南安陽。在這個不平凡的城市里司平云參觀了安陽殷墟和中國大運河(永濟渠)。他說,玩在路上,遇見的人,遇見的事最重要,回憶起騎行的路上最難忘的也是安陽這座城市。
當(dāng)聊到最難忘的事情時,司平云說:“在安陽的一天,有半天時間是做志愿者,當(dāng)時安陽的文峰區(qū)文峰塔旁邊有個全民活動,需要人幫忙管理舞臺道具,我就去了,期間還幫忙照顧了一個小女孩。”
圖為司平云制定的“鄭北騎”路線圖。受訪者供圖
“騎行很累,騎共享單車更累,獨自一人騎共享單車也只能自己自嘲、調(diào)侃自己,來換取繼續(xù)騎行的激情。”司平云表示,也正因為騎行很累,那樣得到的風(fēng)景才有意思,可以從旅途中體會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那是一種體驗,一種經(jīng)歷。一種意想不到的快樂。在自己無悔的青春里,再增加一筆寶貴的財富。這樣才能不負韶華,砥礪前行。”他對記者說。
10月8日,司平云到達騎行終點站北京。見到天安門的那一刻,司平云說:“‘鄭北騎’騎行計劃已完結(jié),我會細細品讀你們的評論,你們的祝福。”當(dāng)天下午,司平云坐著火車返回鄭州。
說起此次窮游的意義,司平云表示,為的是等到自己七老八十的時候,可以帶著老花鏡,把“鄭北騎”中發(fā)布的說說打印出來,然后坐在躺椅上吃著水果,喝著茶水,曬著太陽,慢慢回憶。“或許騎行不可能順利的,重點不是目的地景色有多美,而是享受那種苦盡甘來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