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鹵菜,雞腳、雞腿還有鴨翅,叔叔、阿姨,過來看看嘛……”7日傍晚5時許,蘇杭、陳尚魁又出來“練攤”了。
蘇杭和陳尚魁是魯能巴蜀小學5年級的學生,同住在一個小區(qū),平時總在一塊玩兒。從7月底開始,兩人開始出來“練攤”,雖然中間波折不斷,但日營業(yè)額卻在不斷總結(jié)中持續(xù)走高。
孩子們在小區(qū)門口練攤賣鹵菜。
顧客們覺得鹵菜味道很不錯。
顧客通過微信掃碼付錢。
第一天就遇打擊
7日下午,一走進陳尚魁家里,就聞到一股濃郁的鹵料香味。陳尚魁指引我們到廚房,指著一口大鍋說,”這是今天的一部分鹵菜,已經(jīng)鹵好,正泡著,進味了。“
在房間的一個角落里,有一張他們自制的“廣告牌”:“小學生賣鹵菜,鹵雞翅2元,鹵鴨腳2元……可微信付款喲!”
這張廣告牌出自兩人的同學,最開始出攤的時候,一共有5個小伙伴。但現(xiàn)在,只有蘇杭和陳尚魁還在堅持。
最開始提議“練攤”體驗生活的,是蘇杭的媽媽。把任務(wù)交給孩子,大人們并沒有過多插手,蘇杭同意了媽媽的建議,叫上小伙伴,買了兩斤西米,還有紅糖,第一天,在家里熬了一大桶西米露,興致勃勃地就抬出去了。
誰知道第一天,幾個孩子就遭遇了打擊。“我們選擇的那個位置,旁邊就是一個專門賣冷飲的地方。”原本定價5元的西米露,在兩個多小時的練攤時段里,直降到了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