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資助戰(zhàn)勝病魔 他用優(yōu)異成績回報大家
正當一家人無助之際,有病友提醒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救助,隨后楊俊逸的父母便找到了重慶社會救助基金會。接到申請后,基金會立刻受理核實情況,并以最快的時間把第一筆3萬元救助金送到了楊俊逸父母手上,還指導楊俊逸完善醫(yī)保手續(xù)。
去年4月,重慶社會救助基金會又追加了3萬元救助金,幫助楊俊逸進行腎移植手術。讓人高興的是,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經過幾個月的休養(yǎng),楊俊逸的病情基本痊愈。
而此時的楊俊逸又牽掛起了學業(yè),在他看來,努力學習已經不僅是自己的事情了,更是報答父母、回報社會的途徑。于是他開始拿起書本自己復習,一個月就背了近3500個英語單詞。去年11月,楊俊逸也如愿重返校園讀高三,然而休學了3年多,如何重拾學業(yè)也擺在他的面前。
“雖然之前在自學,但還是很擔心成績會倒退,我只有更加努力來彌補回來。”楊俊逸說,當時的學習狀態(tài)就像是餓極了要吃飯,每天都學得很充實,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成績再次回到年級前列。
今年高考,楊俊逸取得了總分546分的好成績,超出理科一本線50多分。7月24日,楊俊逸收到了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之中,母親梁天碧更是喜極而泣。
“想讀計算機專業(yè)是因為看到當年的同學們讀了這個專業(yè)收入都還不錯,聽說工作挺辛苦,但一想到可以補貼家用減輕爸媽的負擔,也就沒什么了。”楊俊逸說。
如今,楊俊逸雖然每個月都要回醫(yī)院復查,還要堅持服藥,但他對未來的學習生活都充滿了希望和感恩,還成為了一名重慶社會救助基金會的志愿者。“沒有什么困難不可戰(zhàn)勝,我會帶著感恩的心繼續(xù)前行,回報大家,幫助他人。”
十八大以來全市支出救助金26億元 將建臨時救助信息平臺
楊俊逸等高考學子的救助經歷只是全市臨時救助工作的一個縮影,十八大以來,重慶市共支出救助金26億元,對146萬戶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其中,重慶社會救助基金會采用政府救助和社會幫扶相結合的救助模式,專門對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5年來共籌集資金10658萬元,支出救助金8006萬元,對3412人實施救助。
重慶社會救助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基金會將進一步修改完善臨時救助政策,規(guī)范救助范圍,明確救助標準,凡遭受突發(fā)性、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無法覆蓋的,均可申請臨時救助。
下一步,還將依托全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比對系統(tǒng),建立臨時救助信息平臺,及時了解困難對象情況,及時視情施救。同時,立足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政務大廳設立臨時救助綜合受理窗口,通過“窗口化”服務,統(tǒng)一受理臨時救助申請。依靠村(社區(qū))臨時救助信息員、駐片民警、村(社區(qū))網格管理員熟知民情優(yōu)勢,建立主動發(fā)現和快速相應機制,確保早發(fā)現、早核查、早救助。(記者莢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