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維一進教室門,就被沖上來擁抱她的學生撞了一個趔趄。蹩腳的普通話在耳邊響起。“向老師,我把班里的垃圾丟掉了”“向老師,我從家里摘了玫瑰花插到了花瓶里”“向老師,我也帶了花,那個花瓶里就是我的,我是送給你的。”在“層層包圍”中,向維一一點頭回應(yīng)學生們的問候。
本該今年上大四的向維,現(xiàn)在的身份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螺吉山中心校的支教老師。和向維一樣,還有14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大學生,分別在西昌的螺吉山中心校和蕎地中心校任教。
螺吉山中心校設(shè)施完備,但學生們大多是留守兒童。這常讓向維想起高中時的自己——父母離婚,媽媽帶著她和哥哥改嫁兩次,她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初中畢業(yè),為了“逃離”讓她不舒服的家,她考上離家很遠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崇世珍珠班——這是一個為幫助優(yōu)秀貧困生繼續(xù)求學,由公益組織和當?shù)馗咧谐闪⒌陌嗉墶0嗬锏恼渲樯鷮W費、雜費、書費全免,每個月還有250元的生活補貼。
在公益基金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向維如愿考入中央民族大學。作為資助的延續(xù),她也成為這家杉樹公益基金會的“杉樹隊員”。得知杉樹基金招募大學生支教時,向維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去!我曾受過資助,當杉樹基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一定要來。”
15位支教志愿者中,有10位和向維一樣,是曾經(jīng)的珍珠生。他們來支教都有同樣的原因——感恩和回饋。
大二學生、曾經(jīng)也是珍珠生的李玉霞來自甘肅,如今是螺吉山中心校二年級2班的班主任。她說:“我從貧困的地方走出來,小時候我的學校就沒有好老師教課,現(xiàn)在有這個機會,我一定要幫助那些需要知識的孩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